第62章 单元6:验尸奇谭
盯着凶宅门口送蒜苗的百姓发呆。老孙头往他手里塞了块“驱邪小旗”糖画,糖稀还带着温热:“小陈啊,别给东厂当狗了——你看张爷,验尸从不收百姓的钱,还给咱送防中毒的‘五倍子偏方’,比曹公公那伙人强多了。”
糖画的甜香混着蒜苗味飘来,陈三想起上个月他娘染布中毒,是张小帅带着银针上门,从指甲缝里探出蓝矾粉末,还教他用绿豆汤解毒。他摸了摸额角的膏药——此刻不再是东厂的“盯梢任务”,而是凶宅里的小李塞给他的“去疤药膏”,说“别让你娘看见你受伤”。
“孙、孙大爷,”他结巴着咬了口糖画,糖稀尾巴粘在嘴角,却没像往常那样急躁,“俺、俺想…给、给张爷…递个信儿…曹公公…要、要查…西、西苑的…试、试药……”话没说完就被老孙头按住肩膀,老人往凶宅方向指了指——小李正倚在门框上,冲他晃了晃手里的辟邪娃娃,黑豆眼睛在晨光里闪了闪,像在说“我们早等着呢”。
(五)暗桩的“破局选择”
申时,陈三蹲在凶宅后院的蒜苗花坛旁,指尖捏着片带蓝斑的蒜苗——是阿吉用显迹水做的“实验蒜”。“你看,”小李蹲在他旁边,护心镜铃铛轻响,“这蒜苗遇毒变蓝,跟咱验尸的银针一个道理——曹公公以为咱靠‘邪门法子’破案,其实靠的是‘人琢磨出来的理’。”
陈三盯着蒜苗叶上的蓝斑,突然想起曹公公说的“西苑试药人暴毙是中了鬼症”——可张小帅验的每具尸体,指甲缝里都有实实在在的毒粉,就像眼前这蒜苗,蓝得清楚,蓝得明白。“俺、俺把…西、西苑的…‘飞、飞鱼纹’…图…藏、藏在…糖、糖画模、模具里了,”他掏出个铜模子,上面刻着歪扭的飞鱼纹,鱼尾倒钩比正宗的多了一道,“曹、曹公公…让、让刻…‘三、三钩’…说、说是…试、试药人…的…记、记号……”
张小帅接过铜模子,指尖划过倒钩纹路——正是小陈冒死从东厂偷来的“试药人标记图”。他看着陈三额角的膏药、手里的糖画模子,突然想起市井百姓说的“鬼见愁”——这世上哪有什么鬼能让人害怕,有的是像陈三这样的人,在糖画甜香和蒜苗辣气里,想明白“人心向阳,才是最好的驱邪”。
夜风掀起蒜苗叶,鬼锅碎陶的缝隙里,几星萤火正围着陈三手里的糖画模子打转。远处传来大牛的喊声:“开饭啦!今儿有蒜苗炒肉,还有小陈爱吃的糖画!”陈三攥着模子站起来,鞋底踩过鬼锅碎陶——这次没摔跟头,反而觉得脚底的泥土,比东厂的青砖地,暖乎多了。
《悬案缉凶录·贰:凶宅焕新》
四、暗流与实验:当炼丹炉撞上厨房
(一)谣言与迷魂:市井暗涌的试探
卯时的豆浆香本该飘满巷子,却只剩卖豆腐的王婶躲在街角,盯着凶宅门口的“鬼见愁”灯笼直搓手。“听说…悬案司养了鬼差?”她跟卖菜的老张嘀咕,竹篮里的豆腐颤巍巍的,“昨儿曹公公府里的小厮说,张爷验尸时总跟尸体‘唠嗑’,那声音…跟阎王爷勾魂似的!”
老张往地上啐了口:“扯犊子!俺亲眼看见张爷给李大爷验尸,银针戳的是指甲缝,跟咱挑豆子里的石子一个理——倒是东厂那伙人,往井里投‘迷魂香’,才叫缺德!”他指了指凶宅墙头的辟邪娃娃,布偶手里攥着的蒜苗在风里晃了晃,“大牛那锅盖盾的铃铛,比城隍庙的钟还响,昨儿夜里把投香的番子吓得滚进了粪坑!”
(二)铜铃惊变:迷魂香与炼丹炉的碰撞
子时三刻,井台边的灌木突然“沙沙”作响。东厂番子捏着瓷瓶刚要往井里倒粉,大牛的锅盖盾就“叮铃哐啷”撞过来——盾牌内侧的弹簧勾住了他的腰带,十二声铜铃震得瓷瓶掉在地上,粉末扬起时正撞见张小帅举着烛台走来,实验室围裙上还沾着没擦的丹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