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异地恋开始了
的笔记和标注,显然是徐明浩亲自整理的心血。
我快速浏览着那些充满专业术语的文字:量子叠加态、神经元微管、量子退相干、意识波函数坍缩、强磁场诱导下的脑波频率同步……大致的意思是:研究者认为,人类大脑的神经元微管结构中,可能存在着类似量子纠缠的微观物理状态。
意识,可能并非单纯的生物电信号,而是神经元内部量子信息协同震荡产生的宏观现象。
当两个个体在极端特殊的环境下(可能涉及特定的强磁场、强烈的情绪冲击、特殊的生理状态等),其大脑的量子震荡频率被某种未知力量强制同步到极高精度时,就可能形成一个临时的、极不稳定的“意识纠缠对”。
通俗点解释,这就像两台原本独立运作的精密收音机,被强行粗暴地拧到了同一个极其狭窄的频段上。
结果就是,意识信号发生了严重的“串台”,我的“信号”被错误地接入了他这台“收音机”,他的“信号”则跑到了我这里。
资料的最后一页,用红笔特别标注了一个关键点:这种人工或意外形成的“意识纠缠对”,其量子纠缠状态极不稳定,存在强烈的“退相干”现象。
即,纠缠态会随着时间推移,在环境干扰下自发地、不可逆转地瓦解消失。
“所以……”
我抬起头,看向徐明浩,“我们的互换,本质上是一种极不稳定的量子纠缠错误?它并非永久性的,而是……会随着时间推移,像沙堡一样自行崩溃消散?也就是说,可能在某一天,某个瞬间,没有任何预兆,我们就突然被‘踢’回各自的身体里?”“对,目前最主流的,也是我个人认为最合理的推测,就是这样。
”
徐明浩肯定地点点头,神情严肃,“就像那资料里说的,退相干是自然规律。
我们这种状态,是逆流而行,不可能长久维持。
”听到这个结论,我并没有预想中的欣喜。
相反,一股恐慌顺着脊椎爬了上来。
不稳定性。
这比一个明确的诅咒更让人心慌。
它像一颗植入体内的微型炸弹,引信在无声燃烧,但你永远不知道它何时会引爆。
同时他也意味着,我作为“徐明浩”存在的每一天,都可能是最后一天。
前一秒还在舞台上光芒万丈,下一秒就可能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醒来,变回那个即将入学的研究生周晓苒。
这种悬而未决的未知,带来的不是解脱的希望,而是更深的、无孔不入的焦虑。
“好像……现在我们真的做不了什么了。
”
我靠在沙发背上,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只能被动地等待。
等待那个‘退相干’的瞬间降临。
可能是明天,也可能是……十年后?”
这个时间跨度让人绝望。
“嗯。
”
徐明浩的表情也凝重起来,“被动等待不是我的风格。
我会继续跟进,找机会再和那些教授们深聊,看看有没有更深入的机制解释,或者……有没有什么方法能稍微稳定一下这个纠缠态,或者至少能让我们对‘退相干’的时间点有个模糊的预感。
当然,这很困难,可能徒劳无功,但总要试试。
”“辛苦你了,浩哥。
谢谢你。
”
我由衷地说。
他顶着我的身份,在陌生的学术领域里为我奔走,这份情谊,沉重得让人动容。
沉重的话题告一段落,房间里再次陷入短暂的沉默。
徐明浩拿起水杯喝了一口,目光在我脸上停留了片刻,显得有些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