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慈善捐款
,打开了三位会长副会长后边的液晶显示器,跟着像是做企业报告一样介绍了他们小学。
姜卫东看在眼中,随即意识到还是要出钱。
第一次不需要作报告,所有人都默契捐钱,应该是早就定下来的。
这一次有人作报告,应该是临时加的。
他在海城工作时间长,而且年年买社保,积分早就攒够了。
没有得到系统前,他经常考虑往后小孩上学的问题,此时倒没有这方面的困扰了。
他就安静听着。
根据这位德育主任的介绍,他们学校有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孩子们在这边上学,家里经济压力还是很大的。
学校会尽量帮助他们减负,在学业和生活上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帮助。
姜卫东闻言,有些触动。
他在小县城长大,念书的小学是县城最好的实验小学。
他记得每学期开学报名时,都会有家长去学校闹事,要求学校给出更多学位,一些务工家庭不理解为什么一定要有本地户口。
小时候觉得这些家长无理取闹,年龄大了,方知家长的苦心。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要么当留守儿童,要么被家长带在身边。
二十年前的小县城连民办小学都没有,他们想要带在身边都不知道怎么安排孩子们上学。
等到这位德育主任介绍完,小老板们微笑看着,大家都没有表示。
德育主任并没有直接说要捐款,仅仅是介绍了学校而已。
姜卫东下意识望向那名脸上长了紫瘤子的中年人。
“我捐两万。”
这人果然大方,不负众望捐钱了。
并没有小老板跟进,不过小老板们纷纷鼓掌,给足情绪价值。
小学德育主任跟着说了不少好话。
中年人非常享受这样的掌声,得意扬起下巴。
三位会长副会长跟着都捐了两千,就在大家以为这件事到此为止时,姜卫东喊道:“我捐十万。”
话语落下,众人齐齐望过去。
鲁强军满脸笑容,向德育主任扬声介绍道:“这位是我们的新朋友,海城风华传媒公司的姜总,他就住我隔壁,是一名有爱心有能力有社会责任感的好同志。”
德育主任急忙上前,拉着姜卫东的手,连连表达谢意,最后还说道:“姜总,请你务必来我们小学看看,让孩子们见见你这样的优秀企业家。”
姜卫东嫌麻烦,正要拒绝,鲁强军过来了,抢先说道:“卫东,我们一起找个时间吧,这样的好人好事,地方肯定会安排记者跟踪采访。”
早些年的时候,很多地方不仅仅有县电视台,甚至还有乡电视台。
最近几年渐渐缩减了,由县级融媒体中心统一运营。
有微信公众号,或者是短视频平台公开账号,以此来宣传本地新闻。
姜卫东听说有记者采访,心中一动,“我是以一个好朋友的名义捐钱,到时候让她去,没有问题吧?”
“没有问题的。”
姜卫东想着楚楠做短视频,这样的好人好事合适她来出镜。
会议继续进行,接下来竟然还是捐款环节,只是这一次是为小区绿地硬化捐钱。
据说小区有不少闲着没事的老太太,在一些绿化带种菜,有业主抱怨停车位太少,充电桩太少,可以对部分绿地进行硬化。
这件事早就在业主群进行过投票,业委会已经通过了。
小区每户人家出了两百块钱,现在则是由大佬们凑更多钱。
绝大多数小老板无动于衷,只有少数人捐钱。
姜卫东没有捐钱,那位脸上长了紫色大瘤子的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