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十八章 慈善捐款
,打开了三位会长副会长后边的液晶显示器,跟着像是做企业报告一样介绍了他们小学。

    姜卫东看在眼中,随即意识到还是要出钱。

    第一次不需要作报告,所有人都默契捐钱,应该是早就定下来的。

    这一次有人作报告,应该是临时加的。

    他在海城工作时间长,而且年年买社保,积分早就攒够了。

    没有得到系统前,他经常考虑往后小孩上学的问题,此时倒没有这方面的困扰了。

    他就安静听着。

    根据这位德育主任的介绍,他们学校有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孩子们在这边上学,家里经济压力还是很大的。

    学校会尽量帮助他们减负,在学业和生活上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帮助。

    姜卫东闻言,有些触动。

    他在小县城长大,念书的小学是县城最好的实验小学。

    他记得每学期开学报名时,都会有家长去学校闹事,要求学校给出更多学位,一些务工家庭不理解为什么一定要有本地户口。

    小时候觉得这些家长无理取闹,年龄大了,方知家长的苦心。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要么当留守儿童,要么被家长带在身边。

    二十年前的小县城连民办小学都没有,他们想要带在身边都不知道怎么安排孩子们上学。

    等到这位德育主任介绍完,小老板们微笑看着,大家都没有表示。

    德育主任并没有直接说要捐款,仅仅是介绍了学校而已。

    姜卫东下意识望向那名脸上长了紫瘤子的中年人。

    “我捐两万。”

    这人果然大方,不负众望捐钱了。

    并没有小老板跟进,不过小老板们纷纷鼓掌,给足情绪价值。

    小学德育主任跟着说了不少好话。

    中年人非常享受这样的掌声,得意扬起下巴。

    三位会长副会长跟着都捐了两千,就在大家以为这件事到此为止时,姜卫东喊道:“我捐十万。”

    话语落下,众人齐齐望过去。

    鲁强军满脸笑容,向德育主任扬声介绍道:“这位是我们的新朋友,海城风华传媒公司的姜总,他就住我隔壁,是一名有爱心有能力有社会责任感的好同志。”

    德育主任急忙上前,拉着姜卫东的手,连连表达谢意,最后还说道:“姜总,请你务必来我们小学看看,让孩子们见见你这样的优秀企业家。”

    姜卫东嫌麻烦,正要拒绝,鲁强军过来了,抢先说道:“卫东,我们一起找个时间吧,这样的好人好事,地方肯定会安排记者跟踪采访。”

    早些年的时候,很多地方不仅仅有县电视台,甚至还有乡电视台。

    最近几年渐渐缩减了,由县级融媒体中心统一运营。

    有微信公众号,或者是短视频平台公开账号,以此来宣传本地新闻。

    姜卫东听说有记者采访,心中一动,“我是以一个好朋友的名义捐钱,到时候让她去,没有问题吧?”

    “没有问题的。”

    姜卫东想着楚楠做短视频,这样的好人好事合适她来出镜。

    会议继续进行,接下来竟然还是捐款环节,只是这一次是为小区绿地硬化捐钱。

    据说小区有不少闲着没事的老太太,在一些绿化带种菜,有业主抱怨停车位太少,充电桩太少,可以对部分绿地进行硬化。

    这件事早就在业主群进行过投票,业委会已经通过了。

    小区每户人家出了两百块钱,现在则是由大佬们凑更多钱。

    绝大多数小老板无动于衷,只有少数人捐钱。

    姜卫东没有捐钱,那位脸上长了紫色大瘤子的中年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都要摆烂了,来什么上班系统?简介 >我都要摆烂了,来什么上班系统?目录 > 第五十八章 慈善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