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和保密室现场的脚印,是同一类型的胶鞋留下的,很可能是同一个人或者同一伙人。
陈队,这个发现太关键了,老张兴奋地说,这说明敌特在作案后,确实来过这里,藏过东西。而且,他们对厂区的环境非常熟悉,知道这个偏僻的工具房可以用来藏身和藏匿物品。
是啊,陈峰点点头,这更加证明了内鬼的存在。现在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查找身材中等、熟悉厂区环境可能接触到汽油和机油、并且穿四十一码左右军用胶鞋的人。
那我们下一步咋查王铁蛋问。
继续发动群众,陈峰说把李师傅提供的线索和我们的推断,稍微透露给各车间的积极分子,让他们在不打草惊蛇的前提下,留意身边符合条件的人。特别是那些平时接触汽油、机油较多的工种比如司机、维修工、机修工等。
好我马上就去布置!王铁蛋风风火火地走了。
陈峰站在工具房门口,看着外面渐渐放晴的天空,心里感到一阵轻松。虽然敌人依然隐藏在暗处,但群众的眼睛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敌人隐藏的角落。
第六章:雨夜擒敌
线索越来越清晰了。根据李师傅提供的情况和工具房里的发现,陈峰把排查重点放在了厂区内接触汽油、机油较多,且身材中等、穿四十一码左右胶鞋的人员身上。王铁蛋组织各车间的积极分子进行了细致的排查,很快,一个人的名字进入了陈峰的视线——运输科的司机,刘海柱。
刘海柱,三十多岁,东北本地人,平时话不多,看起来挺老实的,在厂里开了几年卡车,负责运输原材料和成品。他的身材中等,鞋码四十一码,平时工作需要接触汽油和机油,而且,据运输科的人反映,刘海柱最近一段时间有点反常,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地请假,或者下班后在厂里逗留很久,也不知道干什么。
陈队长,这个刘海柱很可疑,王铁蛋拿着刘海柱的档案,对陈峰说,我问了问他同宿舍的工友,说他昨晚保密室失火后回来得很晚,而且身上好像有股汽油味,当时大家没在意,现在想想,很可能就是他!
陈峰仔细看着刘海柱的档案又听了王铁蛋的汇报点点头:嗯种种迹象都指向他,但是我们不能仅凭这些就抓人,需要更确凿的证据。
那咋办他要是跑了咋办王铁蛋有点着急。
不会跑的,陈峰胸有成竹地说,他既然敢在作案后把东西藏在工具房,说明他自以为很聪明,觉得我们查不到他。而且他要和外面的特务联系,肯定还会有下一步动作。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监视他,等待时机,人赃并获!
陈峰立刻安排了侦查员,对刘海柱进行二十四小时严密监视,同时,让技术科对从工具房提取的物证进行更细致的化验,看看能不能找到与刘海柱有关的痕迹。
果然没过两天,监视刘海柱的侦查员就发现了异常。这天晚上,雨又下了起来,不大,但很密。刘海柱下班后,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在厂里转了一圈,然后偷偷摸摸地来到了厂区后面的围墙边,似乎在等待什么。
陈队,刘海柱有动静了他在厂区后墙根儿那儿,好像在等人。侦查员打来电话报告。
知道了,陈峰立刻下令,全体行动按计划包围,不要打草惊蛇,等他接头的时候再动手!
陈峰带着侦查员和王铁蛋组织的护厂队,迅速赶到厂区后墙附近。雨幕中,只见刘海柱穿着雨衣,戴着帽子,焦躁地在墙根儿下走来走去,时不时地向墙外张望。
过了一会儿,墙外传来了几声轻轻的咳嗽声,像是某种暗号。刘海柱立刻凑到墙边,低声问:是你吗
墙外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东西带来了吗
带来了,在我这儿,刘海柱拍了拍怀里,你那边怎么样什么时候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