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6章 危言耸听
    朱元璋下意识问道:“你说的是真的?”

    陈正:“你觉得我是在跟你们开玩笑?”

    李善长还是一脸不可置信:“不是我们不相信,而是你说的太匪夷所思,而且你有什么根据?”

    “我先给你们讲个故事。”

    陈正思索后,徐徐说道:“从前有个举人,他有两个儿子,因为战乱他的两个儿子失散了,一个儿子被富饶的地主收养,这位地主对他极好,给他吃最好的穿最好的,还请最好的先生教他念书。

    另外一个儿子则是被一位穷困的老农收养,不仅要干活,还要为生计发愁,从来没有得到过好的教育。突然有一天,举人父亲找到这两个儿子,为了能让两个继承家业,他决定考校两个儿子,而考校的内容正是读书。”

    朱元璋下意识道:“这不公平,穷儿子从小都没念过书,他怎么……”

    说到这里,老朱语气一顿。

    李善长也明白了。

    陈正看见两人的反应,不再说话。

    朱元璋皱眉说:“你说的这两个儿子,正是现在的北方学子和南方学子?”

    “没错。”

    陈正点头说道:“自宋以来,南北分裂已有百年之久,如若算上燕云十六州,南北分裂已有四百余年,当今皇上神勇,以南伐北,统一中原。

    然而,南方富饶,文风鼎盛,北方久经战乱,又被异族肆虐几百年,北方文风自然比不过南方。

    所以此次恩科,对北方学子而言是极不公平的,他们根本就考不过南方学子。”

    朱元璋和李善长对视一眼,两人脸上无比凝重。

    他们没有想到这一层。

    陈正的话虽然夸张,但是有理有据。

    朱元璋头疼了,焦急道:“这如何是好?朝廷的官不能只有南方人啊,长此下去,北方岂不是……”

    李善长道:“陈公子,对于这种情况,你有什么办法?”

    “无解。”陈正耸了耸肩膀。

    朱元璋还抱有一丝希望:“你说的虽然有些道理,但只是你的推测,就算北方文风不如南方,但也不至于恩科全是南方人。”

    陈正也懒得跟他争论。

    “两位老哥,咱们就是一介小民,这种大事应该由皇上和满朝诸公头疼,咱们这些小民该吃吃该喝喝,操这个心干什么。”

    李善长和朱元璋急了。

    一个是皇上,一个是宰相。

    这事处理不好,刚刚统一的朝廷将会发生南北对立。

    两人冥思苦想也想不到解决办法。

    人一旦遇到无法解决的事,往往就会产生侥幸心,逃避事情,而且还会给自己找各种合理的理由说服自己。

    这是人的本性。

    哪怕强如朱元璋和李善长也不例外。

    “你说的情况绝不可能发生。”

    朱元璋一口否定:“最多只会出现南方学子高中的人数比北方多,不会出现你说的事。”

    李善长笑了一声:“照你这种说法,寒门子弟的条件也比不上富家子弟,然而寒门子弟高中之人也数不胜数,陈公子,你这是危言耸听。”

    朱元璋觉得李善长说的更有道理。

    陈正道:“话我已经说到这里,信不信由你们。”

    说罢,陈正拿出一张宝钞,递给朱元璋:“这是上次欠你的工钱,拿着走吧。”

    朱元璋看着陈正手里的宝钞,嘴角上扬:“这次怎不用银子?我记得你说过宝钞会贬值,看来你说的也不准。”

    “宝钞贬值的事不准,恩科之事定然也不会准。”

    陈正也懒得跟这个执拗老头计较,把宝钞塞到他手里:“是是是,我说的都是放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稳爷简介 >大明稳爷目录 > 第26章 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