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战前整训忙
    其实,编练队伍最大的障碍还不是庄户接受能力弱,而是装备太杂乱。

    算上常铁头带来的兵器,整个队伍仅有三十九把朴刀(腰刀)、二十六杆铁头短枪,还有十五张材质普通的短弓,可以勉强叫做兵器。

    除此之外,众人手里的家伙便是锄头、粪耙、草叉、柴刀、扁担、木锸、斧头、锤子、窄扇镰等各式各样的劳作工具,以及更加简易的木棒。

    若不是队伍的青壮比率高,且有统一样式的头巾(手头没有足量的红布,只能统一头巾尺寸和包法,没法统一颜色),你甚至很难把这样一群人想象成军队。

    靠这些乱七八糟的家伙事都没法规范合击训练,更别提战场上灵活的战术指挥了。

    石山这几日倒是网罗了两个会些初浅铁匠活的庄户,不指望他们能打制规范的箭簇、铠甲,能打制铁枪头,并能简易维修破损兵器就行。

    受限于时间和原材料短缺,即便两个铁匠日夜不休,也没可能为全军换装铁制兵器。

    目前只能因陋就简,最简单管用的办法还是削竹、木为兵。

    石山在征兵时就明确要求各村赶制一批竹木质长、短枪,这些简易兵器由各村后续庄丁随粮草军需一并带来了。

    若是短兵相接,手持这种粗制“兵器”,与手持精铁兵器的敌人一对一搏杀,基本就是送人头。

    但石山自信不会遇到这种情形。

    以其部当前组织度,一旦遭到敌人突袭乱了阵型,短则数息长则十数息,必然溃散,没人会傻乎乎为他卖命。

    因而,不管是三人小组攻防配合,还是“站阵型”训练,本质都是通过简单配合缓解士卒战场恐惧的心理建设,而非技战术提升训练。

    初步确定编制,简单规范了兵器,石山又制定了军事条例。

    考虑到乡勇离谱的接受能力,条例只有三条:

    一、凡行军,骑队斥候须前出五里(再远就超出骑队现在的能力范围了),执行打探敌情、查勘地形、寻找水源和休息点等任务。

    二、行军中,各百户队相距三十步,遭袭就地结阵(没训练谈不上什么阵,其实就是挤在一起竹木枪尖统一朝外如刺猬般)再听调度,若溃败不得冲击后阵。

    三、宿营时,严禁离开划定区域(没足量的油布、毛毡等物资制作帐篷,暂时只能挤在村社祠堂和草堆宿营),哨兵须维持篝火连夜不灭(相比火光指引敌人夜袭的风险,黑暗和恐惧给初创队伍造成的危险更大)。

    编制和条例都非常简单和粗糙,但没办法,没有经过严格整训的队伍本质上仍是乌合之众,就没法执行稍微复杂点的军令,只能边运行边调整。

    由于基础实在太差,原定半天的整训用了一天半,并增加了举枪列阵和投矛训练。

    在此期间,李武带骑队边训练边在周边各村进行宣传。

    效果还不错,又陆续有三十余人前来投军。

    这些自带备器械的投军者,不论士气还是可靠性,都要高于前几天以村社为单位整体招募的乡勇,石山果断将其编入了自己的直辖百户队。

    ……

    胡溪村,都廨大堂。

    “设使咱们的位置在这里,徐州城便在此处,黄河由徐州城北向东南方流入淮安路,房村站大概在黄河左岸的这一带,楮兰站还在房村西面,离胡溪村不到二十里。”

    陈诚以茶水为墨、手指为笔,用茶盏充当各种地物,在桌几上为众人讲解此次作战目标周边的地理情况。

    早年自觉闭门读书再难寸进后,为增长见闻结识仕林新秀,陈诚曾游历河南江北行省部分地区,由是略通徐州路一带地理,讲起来倒是头头是道。

    “楮兰站和房村站相距约三十里,两站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扫元简介 >扫元目录 > 第二十一章 战前整训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