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十三章? 民心在人心
    这些弓手好歹受过简单训练,又与灵璧乡绅势力利益盘根错节,直接遣散不仅浪费,还会埋下动乱的祸根。

    最好的处理办法是将他们全部打散,再编入各营慢慢消化。

    但这些人刚投降,本就惊惧不已,对石山没啥信任,贸然将之打散,不仅不会提升整体战力,搞不好还会因恐慌而酿成大乱。

    因而,石山只得将灵璧弓手编为一营,名为暂编营,指挥使为邵荣。

    邵荣今年三十一岁,行六,其上还有三个兄长在世,算得上人丁兴旺。

    此人原本常年行走淮西淮北,贩羊马为生。

    颍、徐、蕲、庐等地接连动乱,朝廷大肆括马征粮,邵家生意因此破产。

    红巾军兵围宿州的消息传来,灵璧人心浮动,县尉担心男丁多又没了产业的邵氏兄弟借机闹事,便将邵荣和其三兄邵照、四兄邵肆编入弓手营严加看管。

    之前石山派梁仲毅劝降时,在城墙上带头鼓噪抓住灵璧县尉的正是邵氏三兄弟。

    邵荣在灵璧弓手中有一些威望,又绑了县尉自断退路,让他做暂编营指挥使勉强能让各方都安心。

    如此,算上已经到手的近四百青壮,四日之内完成扩军目标应该没什么问题。

    暂编营尚在考验期,尽管缺编,却不宜现在就补入新人“掺沙子”。

    涣水伏击战后新编了步四营,指挥使为孙逊,加上原有的步一营、步二营,也只有三个营头,编进一千七百多人,就显得太臃肿了。

    借此机会,石山新编了步五营和步六营,所需骨干由几个老营抽调,指挥使分别是锐字营出身的周十二和站丁出身的吴六斤。

    除步营外,他还组建了辎重营,并扩充了骑队。

    辎重营指挥使谭有鱼与胡溪村离队的谭卜维同宗,但两家颇有嫌隙,谭卜维被赶出队伍后,石山就提拔谭有鱼等人,逐步掌控谭堰村青壮。

    骑队人数虽然仍未过百,却已经是一支可以左右小型战场形势的突击力量,马匪出身的副指挥使黄全一直想再进一步,还请出老头领常铁头为自己说项。

    石山已经给了常铁头实力仅次于步一营的步二营,自然不会再让他的人掌控骑队,便以“李武就快来了”为由,拒绝了黄全新编骑队的请求。

    其实,李武也不是石山心目中骑队指挥使最理想的人选。

    至少很长一段时间内,骑队训练和装备都没法和官军精锐骑兵比,统兵官最好是选取勇武过人者,以充分发挥刀尖作用,方能在小规模的骑战交锋中不落下风。

    石山更看好傅友德,可惜他刚加入“红心营”就做了队率,已经招致常铁头、周十二、黄全等人的不满,不宜再把他推到如此显眼的位置。

    而且,傅友德刚刚在祖籍招了一批亲族、乡人,正加紧训练,未必愿意抛下这些可以信用的“体己人”,而调到自己全无根基的骑队。

    定下了编制,杀猪宰羊让麾下将士敞开肚皮饱吃一顿后,便是紧张的训练。

    诸如三人合击、队列纪律之类,自有“老兵”带“新兵”,石山抓得最多的还是金旗鼓号使用和行军、立营基础等训练。

    部队达到两千人以上的规模,仅“队”级编制就有三十多个(部分超编),相对当初数百人而言,指挥作战的难度已不可同日而语。

    战场上敌我双方犬牙交错,相互碰撞切割,杀声震天,仍靠传令兵逐级传递作战指令,不仅低效,还容易出现误传、无法送达等严重问题,必须加强金旗鼓号训练。

    四天时间注定练不出多少效果,但部队想要脱离乌合之众属性,组织指挥要上层次,就必须打好这个基础,早练肯定比迟练好。

    即便如此,石山的精力也无法完全投入到队伍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扫元简介 >扫元目录 > 第五十三章? 民心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