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破城易破人心难
在官衙见到正批改文书,举止看不出半点匪气的石山,竟然失声问了出来。
石山也没想到二人初次会面,会如此开场,放下毛笔,站起身,有些好笑地道:
“脑袋别裤腰带上的反贼,有什么好冒名顶替的?”
刘兴葛是灵璧县闻人,打探到他的基本信息并不难,此人至顺元年进士及第,做官时间虽然不长,政声却不错,听说做了不少实事。
石山对效力大元朝廷的读书人没什么好感,但这个时代想成大事,却不得不借助这些人的力量,见刘兴葛的态度还算好,便试探道:
“刘夫子去而复返,莫非是看清了天下大势,想要投靠俺这贼头?”
刘兴葛昂头拱手,朝北面行礼,一脸不屑地道:
“老夫世受国恩,岂会屈身事贼!”
给你脸了!
石山见这老头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就来气,反问道:
“世受哪国之恩?”
“大元!”
石山差点被气笑,讽刺道:
“身为汉人,侍奉异族皇帝,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刘夫子精通儒家经典,可知华夷之辩?”
刘兴葛却丝毫没有被打脸的觉悟,挺直了身子,理直气壮地回应道:
“老夫先祖世居燕京,也曾为本族皇帝杀过敌流过血,可自安史之乱起,家族颠沛流离二百余年,皆拜本族皇帝所赐。
直至后晋高祖皇帝割燕云十六州入辽,刘氏方得些许太平,此后近四百年时间,刘氏世代未食一粒汉粟,只闻本族带来刀兵血火,反要异族施加庇护。
夷夏之防,在德不在血!老夫学有所成,经世治国,问心无愧!”
刘老头语气激昂,一番话说得没有半点心虚,反而让石山迅速冷静了下来。
驱虏复汉是红巾军大义所在,这面旗帜暂时还不能换,民族大义必须讲。
但跟没什么见识的底层小民讲大义前,都要军粮管饱赏钱到位,对刘兴葛这种满肚子歪歪理的读书人,就更不能拿不符合当下价值观的“民族大义”来压人。
毕竟,除了“南人”(原南宋治下汉人)只做了不到百年的“元人”以外,其余各地百姓至少十余代前就被异族统治,跟他们讲华夷之辩不是自讨没趣么?
真要算来,原身石三的祖上好多代也不是汉臣。
石山暗道自己被后世记忆影响了情绪,竟然跟时人纠结这个问题,一时有些无语。
刘兴葛见贼首似乎被自己一身正气镇住了,顿时来了精神,道:
“你身为反贼,掳了老夫一家数日,却不加伤害,还派医匠为幼子治病,分明有所图,为何破虹县后正值用人之际,反要还放老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