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赵祯君臣煮红薯
吕夷简虽然官至宰相,且出身世家大族。
但这并不代表他对于农事一无所知。
相反,作为宰相他必须清楚的知道各地农业的收成。
然后通过漕运调配粮食进入汴京城,才能保证都城的安全。
正是由于长期接触相关文书,他清楚的知道除了苏常的稻米产量高一些外。
其余地区的稻米普遍只有一石至二石。
而小麦种植区域的产量也差不多是这个水平。
现在官家能从后世高人处获得如此高产量的粮种,他哪里还能坐得住?
看到吕夷简激动的神态,赵祯连忙劝解:“吕相公,切勿激动过甚!”
毕竟吕相公今年已经六十有二,他可不想看到自己的宰相因为太过激动而出什么岔子。
朝政要开启革新,还是得有重臣坐镇支持才行。
晏殊此刻也看完了那份种植指南,结果表现得比吕夷简更加兴奋。
他直接拉着官家的衣袖,不停追问细节,唾沫都快喷赵祯一脸了。
看的旁边的内侍押班张茂则目瞪口呆,他没想到素来文雅的晏先生竟然也有如此失控的一面。
不过他也能理解。
作为官家最信任的内侍,张茂则一直知道官家亲政后对于朝政非常忧心。
经常看着各地上报的旱情、水患劄子默然不语。
现在有了那位后世高人的帮助,想来官家是极为高兴的。
赵祯等几人的心绪稍微平复后,才解释道:“这些数字是先生后世的产量,先生说不能完全当真。”
“因为使用了一种叫做化肥的东西。先生说让我们先试一试,遇到问题然后他再想办法看怎么解决。”
晏殊连忙道:“化肥?可否请高人帮下忙?我和吕相公可以让朝廷国库尽可能挤出黄金来。”
赵祯摇摇头,虽然先生没明说。
但看先生的意思化肥应该难搞到,尤其是他需要的化肥数量非常之多。
缓过神来的吕夷简开口道:“没有化肥这倒无妨,民间有堆肥的法子。”
“我看高人的指南里提到红薯和土豆又不非得需要良田。”
“就算不能有高人那般的产量,哪怕只有一成也足矣!”
“有此作物,官家甚幸,百姓甚幸,大宋甚幸啊!臣为官家贺!”
赵祯摆摆手,言道:“朕可不敢居功,都是先生的功劳。”
经过之前在先生那里的针扎实验,他已经彻底把自己的位置摆正。
前朝大唐也只敢宣称是老子后裔,而他可是切切实实有了如神仙般的先生作为靠山。
当然要端正态度,抱紧大腿了!
随后赵祯想起临走时先生的交代,继续道:“趁着还有时间,土豆得马上种下。”
“我等会亲自和皇后在后苑种一部分,剩下的吕相公和晏先生分别领回去种一部分。”
“玉米已经过了最佳时间,但先生让我们尝试一下。”
“至于红薯,先生说彻底错过时间了。让我们煮来尝一尝,好心里有底。”
说完,便吩咐张茂则将那一袋子红薯带下去煮熟。
君臣几人又闲聊几句,赵祯将那袋子香烟递给了吕夷简:
“这是先生特意让我带回来给诸位朝臣的,吕相公便经手此事如何?”
吕夷简一脸喜色的从官家那接过袋子。
他最近已经迷上那香烟,就连在衙署办公也离不得手。
其他同僚看的眼热,想分润一二,都被他严词拒绝。
自己抽都不够,怎能分润?
可毕竟是共事多年的同僚,直接拒绝也不好,只得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