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赵祯要发行大宋宝钞
赵祯表情很是无奈。
火器改用铅丸好处颇多,这是他亲自验证过的。
可铜钱又不能不铸造,二者少了哪一样都不行。
为此他这几日一直和吕夷简、晏殊等重臣商议,可始终没能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
最终只能把这个难题带过来,希望能够从先生这里获得法子。
听完赵祯的困境,孙泽马上笑着道:“我这有一个很容易很直接的办法。”
最简单的就是从后世采购铅锭、铜锭,这两样材料在现代都有大量的货源,而且价格不贵。
一吨铅现价大约1万8千,一吨铜大约8万块。
只要从现代采购十吨铅,铸造的铅丸就足够武装起一支火器禁军了。
一吨铜送到北宋,大约能铸造25万文铜钱。
而穿越者们每次带来的黄金一盒就价值36万,也就是说光靠赚取黄金与铜的价值差额就有非常丰厚的利润。
赵祯听的两眼放光,他做梦都在想该如何解决铜钱铸造的问题。
可问题是他的大宋既没有超大型露天铜矿可供开采,也没有足够的技术利用好现有的铜矿资源。
没想到在他看来是如此棘手的难题,到了先生这一句话就给解决了。
正当赵祯想开口请求先生购置一些铅锭与铜锭时,却听见先生开口道:
“铅可以这么做,但你就没想过彻底解决铜钱荒的问题吗?”
在孙泽看来,从现代运输铜锭到北宋或者其他时空是治标不治本。
事实上,从汉朝开始就一直存在铜钱荒的问题。
后续的各个朝代亦是如此,没有例外。
直到明朝嘉靖、万历年,大量白银流入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也正是从那时候起,才确立了银本位制。
而赵祯的北宋钱荒尤其严重。
一来是经济前所未有的发达,市场上需要大量的铜钱流通。
而每年铸造的铜钱远远赶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
二来是铜贵,胆大的直接拿铜钱融了做铜器,售出后利润便能翻倍,进一步导致流通的铜钱越来越少。
三则是北宋铜钱是当时的硬通货,不仅富户们大量窖藏铜钱,北辽、西夏乃至海外都需要大量的北宋铜钱。
几相叠加下,不出现钱荒才怪!
不少地方只得私铸劣质铜钱甚至是铁钱来代替官方铜钱以做流通之用。
要治本,还是得采用信用货币的方式!
以朝廷的信用为基础来发行货币取代实物银两、铜钱等。
孙泽转身从抽屉里取出几张纸币递给了赵祯。
赵祯盯着花花绿绿的纸币,语气亢奋道:“先生,你的意思是我大宋也可以印制这种钱来使用?”
他之前在店里见过客人拿着这种纸币来购买零食烟酒等。
当时他还很奇怪,为什么一张轻飘飘的纸就能买各种东西。
如果大宋能够使用这种纸币来代替铜钱,那么钱荒岂不是一下就解决了?
而且再也不用担心朝廷岁入不足的问题,到时候让先生帮忙多印一点不就好了。
看着赵祯兴奋的神情,孙泽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肯定是打算和老朱的做法一样,无节制滥发宝钞。
这样做最后只会导致宝钞泛滥、信用崩塌,最终一文不值被抛弃。
“想发行纸币,光靠你或者朝廷的信用是远远不够的。”
宋真宗时期益州就出现了信用货币的雏形,大型商号联合发行的交子。
甚至到赵祯时期还设置益州交子务,把民间的交子铺改为官营。
可最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