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分粮
里能不能也想想办法,找铁匠打几个。
这玩意儿手摇的,从上面这个口放进去苞米棒子。
一摇,苞米就脱粒了,苞米骨子从底下的口出来。
这可比咱现在这么干活,快多了。”
沈国栋把手摇脱粒机的图纸,拿给王长武看,并给他解说。
王长武一听,赶紧拿过来那图纸细细的瞅,可看了一会儿之后,王长武摇摇头。
“国栋啊,你说的这东西肯定好用,叔相信你。
可有件事儿你忘了,咱公社的铁匠炉,做不出来这东西。
要是去县里,一时半会儿的够呛能排上号。
咱队的苞米这几天已经扒出来一大半儿了,再有个五七六天就完事儿,就算做出来,今年也用不上了。”
“是,叔说的在理,我光顾着画图,忘了这个茬儿了。”
沈国栋一寻思,可不咋地?
公社铁匠炉,能打个斧子、镰刀、镐头、马蹄铁啥的就算不错了,脱粒机,他们够呛能做出来。
“没事儿,这图纸你先放在我这儿,回头我找人去县里定做几个。
今年用不上,来年再用呗。
这玩意儿铁做的,放在那儿也不吃草料,不怕坏,能用好多年呢。”王长武笑着安慰沈国栋。
“是,是。”沈国栋也没说旁的,直接把那张图纸就留给了王长武。
王长武是个追求上进的人,特别积极,每年交公粮,太平沟生产队都是第一个。
在他的带领下,队里众人都玩了命的干活,又过了六七天,也就是十二月初,队里的苞米全都脱粒完毕。
于是装进麻袋里缝好了口儿,然后出动马车拉着,送往公社粮库交公粮。
各生产队的情况不一样,交完公粮之后,有的队先分口粮,等过一阵子,大概阳历年之前吧,队里再算总账,分布票、油票、棉花票等票证。
也有的队,会等到阳历年之前,一起分口粮,发票证,这个就看队里干部怎么安排了。
十二月十号一大早,队里就挨家挨户通知,今天开会,分口粮。
沈国栋身上的伤,养了这些天,已经彻底好了,于是吃过早饭,一家三口拿着麻袋去队部,跟众人一起等着分口粮。
眼下口粮的标准每个人一年三百二十斤粮,另外每人十五斤做酱的黄豆。
但这个粮可不是粮店里加工过的米面,而是带壳儿算,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连毛带屎一共算上,一天一斤。
以苞米为例,加工后去掉皮儿、脐子和损耗,大概能剩七成就算不错了。
要是推大碴子的话,只能出不到四成。
不少人家根本就舍不得推大碴子、小碴子,而是直接连皮儿带脐子一起推成面粉,蒸饼子蒸窝头、馇苞米面儿粥喝,为的就是不浪费。
当然,这样推出来的苞米面儿粗,也不好吃,但是成天挨饿的人哪里管这些?
好歹这也是粮,总比谷糠、榆树皮好吃啊。
等众人都聚齐了,队里干部挨个儿喊名字,然后各家就拿着麻袋,去仓库里装自家的粮。
装好了之后,在麻袋上头做上标记,队里专门出车,帮着把粮食送到各家去。
沈万全两口子也到场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儿,刘氏倒没敢招惹沈国栋一家。
只是看着沈国栋的眼神儿,就跟淬了毒一样。
如今已经分了家,别说沈国栋根本不怕,就连王金花再次见到公婆,心里也早就不像过去那么畏惧。
娘三个说说笑笑的,就把粮食运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