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脸显得格外严肃,用带着浓重乡音的语调告诫她:囡囡啊,离村口那口老潭远些……里面有东西咧。淹死的人,怨气不散,成了水鬼,专等着拖活人下去做替身,自己好投胎去……

    水鬼找替身……

    这个尘封在童年角落、带着恐怖色彩的古老传说,此刻无比清晰地回响在苏晚耳边,每一个字都带着冰冷的重量,砸在她的心上。她看着那潭死寂的、仿佛能吞噬一切的黑水,一股强烈的悸动攫住了她。那幽深的潭底,似乎真的蛰伏着什么,正透过这墨色的水面,无声地凝视着她。一种源自本能的、毛骨悚然的寒意顺着脊椎迅速爬升,让她手臂上的汗毛根根倒竖。

    她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脚跟踩到一块松动的碎石,发出轻微的声响。这声音在死寂的环境里显得格外突兀。

    就在这时,她眼角的余光瞥见,不远处一块大石头的阴影里,似乎站着一个人影。那人影一动不动,身形模糊,却让她感到一种比潭水更深沉的寒意。是村民还是……

    苏晚猛地转过头,想看清楚。可那阴影里空空如也,只有嶙峋的石头和盘绕的树根。

    是错觉吗还是……

    她不敢再停留,几乎是逃也似的转身,快步离开潭边,朝着记忆中二叔家的方向走去。身后,那口深潭依旧死寂,墨玉般的水面连一丝涟漪都没有,仿佛刚才那令人窒息的凝视和若有若无的窥视,都只是她过度紧张的幻觉。

    只有那刺骨的寒意,如影随形,久久不散。

    2.旧事·禁忌之潭

    二叔家的老屋散发着和陈年木头一样的腐朽气味,混合着淡淡的草药味。二婶见到苏晚,脸上堆起的笑容同样带着一种刻意的、抹不开的生硬感,像戴着一张无形的面具。她说话声音不高,语速缓慢,眼神时不时会飘向窗外,仿佛在警惕着什么。苏晚寒暄了几句,借口旅途劳顿需要休息,躲进了给她安排的、靠近后山、光线昏暗的小房间。

    窗外,死寂依旧。偶尔有村民走过石板路,脚步声拖沓而沉重,彼此间很少交谈,即使开口,声音也压得极低,如同蚊蚋。那种无处不在的压抑感,像湿冷的藤蔓,一点点缠绕上苏晚的心房,越收越紧。她迫切地需要找到一个正常的锚点,一个能告诉她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的人。

    记忆深处,一个模糊的身影浮现出来——村尾,靠近竹林边独居的瞎眼婆婆,陈阿婆。小时候,母亲带她去过一次,阿婆那时眼睛就看不见了,但笑容慈祥,会摸索着给她一小块自家熬的麦芽糖,甜得化不开。她是村里最年长的人,也是唯一一个在苏晚模糊印象里,没有被那种僵硬感笼罩的人。

    第二天午后,苏晚借口熟悉环境,带着一小包在镇上买的软糯糕点,凭着记忆朝村尾走去。越往深处走,房屋越稀疏,空气里的那股陈旧阴冷感似乎也淡了一些。竹林沙沙作响,带来一丝微弱的生机。

    陈阿婆的小屋比记忆中更破旧了,泥墙斑驳,屋檐下挂着几串风干的草药和辣椒,颜色暗沉。门虚掩着,里面传来缓慢的、有节奏的纺线声。

    阿婆苏晚轻轻唤了一声,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

    纺车声停了。屋子很暗,只有一扇小窗透进些许天光。一个瘦小的身影背对着门,坐在矮凳上,满头银丝梳得一丝不苟。

    谁呀苍老的声音响起,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并不浑浊,反而有种洞悉世事的清明。

    阿婆,是我,苏晚。苏家老大的闺女,小时候……苏晚走近几步。

    陈阿婆缓缓地、极其精准地转过身,面向苏晚。她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蒙着一层灰白的翳,空洞地望着前方,但苏晚却有种被看透的感觉。

    哦……晚丫头啊……阿婆布满皱纹的脸上似乎掠过一丝极其微弱的、真实的笑意,快得像错觉,随即又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山精祭品简介 >山精祭品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