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4章 年轻人越辩越名
红学家的影响下,杂志社收到的抗议信立刻呈几何数量级暴增,其中很多都是没看过书就直接开喷的红迷。

    于是《通俗报》编辑部再度如临大敌,还专门为此召开了一场对策会议。

    正在给进行收尾的张延也被请了去。

    不过没等对策会议召开,社长张绍梅又派人把张延给接走了。

    张延本以为张绍梅找自己,也是为了应对红学家们的抨击,谁知张绍梅压根没提这茬,而是以津门作协书记处常务书记的名义,邀请张延加入津门作协。

    这年头能加入省级作协,是一件相当光荣有面子的事情。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大饼,张延有些懵圈的问:“可我是河北人,怎么能加入津门作协呢?”

    “我难道不是河北人?咱们津门作协的会长、副会长也都是河北人。”张绍梅微微一笑,又道:“如果你愿意的话,杂志社可以把你的工作关系从恒江第三印刷厂调过来,这样你以后也可以安心在津门搞创作。”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津门作协目前更需要新鲜血液,也更愿意为年轻人遮风挡雨。”

    懂了,只要自己加入津门作协,津门作协就愿意调动人脉资源,帮自己平息现在愈演愈烈的舆论压力。

    不过张延可不会觉得,自己值得津门作协如此求贤若渴。

    说到底,还是津门文学杂志社想拴住他这颗摇钱树。

    这倒也不是什么稀奇事,80年代很多作家成名后,都会被调到杂志社或者文教单位工作挂个名,工资奖金样样不缺,还不用负责具体工作。

    而且这还是从五线小城,调到津门这样的大城市。

    这种待遇,多少人求还求不来呢。

    更不用说,张绍梅还愿意动用在津门作协的影响力,帮张延遮风挡雨。

    相对应的代价,则是后续出版的收益,会有一定程度的缩水,以后张延再出新书,肯定也要优先选在津门文学旗下的杂志。

    不过津门文学要是盘剥的厉害,他也完全可以选择辞职下海。

    所以总体看来是利大于弊。

    虽然这么想,但张延也没有急于做出的决定,而是表示这是件大事,自己需要先好好考虑一下。

    等离开张绍梅处。

    他就给史铁升老师打了个电话——自从9月初结识了史铁升老师,张延一直都有跟他通信,偶尔也会用电话联系。

    通过交流,对于这位虚怀若谷的文坛前辈,张延是越来越佩服,如今有了烦恼,自然想听一听他的意见。

    听完前因后果,史铁升便笑道:“加入作协是好事,不管是津门作协,还是河北作协,都是中国的作协。

    不过我觉得没必要这么着急,你可以试着先回应一下红学家们的批评,俗话说真理越辩越明,年轻人当然也可以越辩越名——我是说名气的名。”

    听了史铁升的点拨,张延心下豁然开朗。

    如果现在加入津门作协、加入津门文学杂志社,那就是托庇于张绍梅的保护之下,欠了对方的人情。

    而众所周知,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

    但要是张延自己抗下这一波伤害,然后再加入津门文学,那就是另外一种局面了。

    再说年轻人不闹出点动静来,又怎么能快速成名呢?

    至于反三俗红线的问题……

    史铁升老师既然给出了建议,这事儿应该风险不大。

    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不就是在报纸上吵架嘛,咱爷们以前就是干这个的!

    听张延斗志满满,史铁升又在电话里提醒道:“年轻人要有冲劲儿,但做事绝不能冲动,对方毕竟是文坛前辈,就算是要驳斥,也要讲究方式方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文娱:1990简介 >文娱:1990目录 > 第24章 年轻人越辩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