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想不想写个本子
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恐怕很难理解摇滚音乐在那个时代的影响力。
甚至于就算置身其中,也未必能够完全理解。
比如在张延看来,太平间里那场所谓的茬琴,不过就是两帮人互相怄气的一场闹剧罢了,事后想想,他甚至还觉得打搅死者有点不道德。
可让张延没想到的是,这件事在京城越传越邪乎,等到十月底窦维复出,一曲《梦回唐朝》技惊四座后,更是被炒作成了摇滚圈的天王山之战。
当然占了最大好处的还是唐朝乐队,现在很多人都对他们没完成的那一版《梦回唐朝》充满好奇。
中国青年报的王牌记者郑铭就是其中之一,要不是好奇两版《梦回唐朝》背后的故事,即便有史铁升出面,他也未必会接下这趟活儿。
在和张延联系上之后,郑铭先把已经发表的内容反复读了几遍,这才赶到津门进行采访。
见面后,他说的刊发出来后,反响相当热烈。
张延在报道中描述的创作心路,以及他自承年轻识浅,只能剑走偏锋的坦诚和谦逊,再搭配上一张朝气蓬勃的照片,引发了无数年轻人的共鸣。
年轻人喜欢做梦、喜欢幻想有什么错?
平时报纸杂志上不都在鼓励年轻人,应该将梦想付诸于实践吗,现在有人照着做了,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怎么就这也不行、那也不成了?
人家既不违反公序良俗,又不违反道德法律,凭什么要受你们这些老顽固的打压?
还口口声声说什么‘要维护老祖宗留下来的经典名著’,那早些年破4j的时候,怎么没见你们跳出来反对呢?
很多读者也站出来现身说法,表示张延写的只是新奇有趣而已,还远不到离经叛道的程度,反倒是很多所谓红学家研究出来的东西,那才真叫一个荒腔走板。
还有一些自认是红学家,却被主流排斥在外的红学界小学生,也趁机跳出来叽叽歪歪,控诉主流红学家试图垄断释经权,是寄生在新时代的反动学f,是压在红迷头上的3z大山。
于是抨击红学家们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声音,也就逐渐增多起来,许多地方报纸纷纷刊载了辣评文章——比如恒江日报。
中国青年报是团zy旗下的官方大报,再叠加上这些社会舆论,那位带头发起冲锋的著名红学家,很快就有些扛不住了。
不过他这人死鸭子嘴硬,坚决不承认自己是在打压张延,
最后只登报回应称:自己保留对《红楼名侦探》亵渎经典的看法,但愿意给年轻一些宽容,并期待张延日后能迷途知返,为红学事业添砖加瓦。
虽然这番回应依旧是居高临下指指点点,但部分红学家对张延的攻讦,总算也告一段落了。
当然,能这么快息事宁人,也是因为前两年电视剧、电影相继上映时,红学家内部吵的不可开交,差点人脑子打出狗脑子,整个圈子也四分五裂,根本就团结不起来。
要是放在87年电视剧播出之前,估计张延就没这么容易过关了。
而经此一役,张延也不敢再矫情,连夜删除了后面主角与凤辣子的互动,免得又被人上纲上线。
本来完稿是61万字,删完还剩下57万字。
11月27号,《通俗报》的月销量历史性的突破了100万册,正式成为了北方通俗杂志中无可争议的霸主,触角甚至延伸到了江浙一带。
靠着这一骄人战绩,以及先前报纸上的争论,年仅23岁的新锐畅销作家张延,也逐渐在圈内有了一定的名气。
与此同时,因为在报道上特意披露出了,《红楼名侦探》即将正式完稿的消息,张延陆续收到了中国青年出版社、吉林的时代文艺出版社的出版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