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笏沉(二)
大唐沿袭隋朝的制度,中书拟诏,门下审核,尚书省九寺五监具体执行。
贞观朝的中央官员共计六百四十三人,朱雀门下,五色官袍往来如梭。
进贤冠织成细密的蛛网,化作帝国巨兽的齿牙。
东宫与魏王府因此成了百官铨选的大热门。
东宫钱多活少又从龙在前,不仅没有年底绩效考核,福利还好;魏王李泰是太子的同母弟,如今兼任雍州牧,是京畿地区的父母官。
我曾问逖之为什么不去,他却说:“太子和魏王都甚爱我,我不忍伤他们任何一人的心。
”“晋王也是太子的亲弟弟,怎么没人报考晋王府啊?”逖之大手一挥:“晋王从小跟圣人一起住,他哪有府。
先让他搬出立政殿,断了奶再说罢。
”在我们之中,考进东宫的有两个人,一文一武。
文官是来自房家的房遗义,被任命为太子洗马;武将是吏部尚书侯君集的准女婿贺兰楚石,为东宫右率府中郎将,贴身保护太子的安全。
右仆射高士廉是文德皇后的亲舅舅,他的五儿子高审行分配到了百官铨选的第一香饽饽:民部度支司郎中,管理六部预算。
审行是个严谨的人,轮戍时一直由他负责点卯,算是我们的“伍长”。
他担心我们骂他关系户,百般展示他的考卷,从八个角度论证自己绝没有找人替考。
实际上我们比他兴奋多了——有个自己人在管账,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儿。
高祖皇帝的老朋友,宋国公萧瑀是隋炀帝萧皇后的亲弟弟,梁武帝萧衍的后代。
他们萧家做皇帝时就百花齐放,信佛的信佛写诗的写诗,这才顺利亡国灭种。
萧瑀的次子萧锴是一位极有热情的匠造艺术家。
听说他小时候抓周抓到了铁锤,他父亲以为他是下一个李玄霸,花了大价钱请程咬金一对一上小课。
没想到真情错付,萧锴在十岁时把他们家改造成了献陵地宫。
在轮戍期间,萧锴积极参与大明宫的营造工作。
他提出通过“砖石包砌、木构架梁”的方式实现“墙倒屋不塌”的防地震效果,得到圣人亲口嘉奖,直到大明宫项目被无限期叫停。
他被录用为工部虞部郎中,管理水利工程。
将作大匠阎立德欣赏他的才华,使他同时检校一份从六品下的将作丞。
大伙的志愿都得到了父辈的全力支持,除了魏叔玉,因为他姓魏。
魏是魏征的魏,门下省侍中魏征的魏。
魏家的家风很严格,从小到大魏侍中都不许他和我们疯玩,晨起练剑睡前读书,家庭聚会表演节目。
魏征对他的期待是考入中书省,成为一名负责诏令书写的中书舍人。
逖之对此义愤填膺:“这也太过分了。
他不仅天天驳回圣人的意见,眼下还要从源头杜绝圣人发表意见的可能。
他是不是想替李建成报仇啊?”叔玉对此是绝望的。
他在百官铨选考试的前一天问我要不要一起弃官从商,他开一家魏家凉皮,我开一家薛记炒货,我们一起制霸朱雀大街。
其实彼时礼部已经找我谈过话,我不敢告诉叔玉,怕他崩溃:“你连这都有胆子做,为什么不敢先去考取心仪的曹司,而后再说服你父亲?”没想到叔玉呆住了:“还能这样做么?”“为什么不能?这是你一辈子的事啊。
”“我父亲生气怎么办呢?”“你父亲生气会怎么样?”上表讽刺圣人。
我心中了然,望着他的眼睛问道:“那关你什么事?”叔玉被兵部录用,成为管理天下驿站的驾部司郎中。
他很适合这份工作,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