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李伟盯着工资条上那个五年未曾变动的数字,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冷的屏幕边缘。窗外,城市华灯初上,玻璃幕墙反射着流动的光河,映出他眼中一片沉寂的死水。三十五岁,在这家规模尚可的贸易公司做市场经理,朝九晚六,规律得如同精密仪器上的齿轮。工资不高不低,福利尚可,工作内容早已烂熟于心,闭着眼睛都能摸清流程。同事间关系客气而疏离,像隔着一层恒温的玻璃。这份稳定,曾是父母眼中最体面的归宿,也曾是他疲惫时的避风港。可如今,这港湾风平浪静得令人窒息。

    一种深沉的倦怠感,如同藤蔓般无声无息地缠绕上来,勒紧他的心脏。每天早上被闹钟惊醒,挤进沙丁鱼罐头般的地铁,处理那些程式化的邮件和报表,开那些冗长却鲜有结果的会议……生活像被设定好的程序,日复一日,循环播放。他甚至能准确预测出每周三食堂午餐的菜式。这份安逸,不再带来安全感,反而像一潭不断下沉的泥沼,吞噬着他对未来的所有想象和热情。

    变化的契机,源于一次寻常的公司体检。报告单上轻度脂肪肝和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字样像冰冷的针,刺破了他麻木的壳。医生那句压力不大,但生活过于静态了的点评,更像是一种无言的嘲讽。真正让他心头发紧的,是隔壁部门那个和他同龄、总是笑呵呵的老张,毫无预兆地倒在了工位上——急性心梗。送医及时,人救回来了,但公司里关于老张那个位置的窃窃私语,却像阴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李伟。

    他站在老张空荡荡的工位旁,看着那盆被同事临时接手、显得有些蔫头耷脑的绿萝,一股巨大的恐慌攫住了他。这就是他未来十年、二十年的样子吗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表面的安稳,直到某一天,成为别人口中唏嘘的老李成为那盆随时可能被移走的绿萝

    某个加班的深夜,办公室里只剩下他敲击键盘的单调声响。鬼使神差地,他点开了一个知识分享平台。屏幕上,一个年轻的主播正热情洋溢地分享着零基础小白如何通过PPT设计接单月入过万的经验。年轻人眼里跳动的光,那种对自身技能价值的笃定和对分享的热忱,像一道强光,猛地刺穿了李伟眼前沉闷的迷雾。一个念头,如同蛰伏已久的种子,在贫瘠的心田里骤然破土而出,带着尖锐的疼痛和灼热的渴望:我懂市场策略,懂数据分析,懂客户心理,懂那么多实战中摸爬滚打出的东西,为什么只能锁在这方寸工位里为什么不能把它变成有价值的知识,去帮助那些渴望成长、渴望改变的人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如同燎原之火,再也无法扑灭。无数个夜晚,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一面是安稳但日渐腐朽的现状,像一具华丽的枷锁;另一面是充满未知、风险重重却闪烁着诱人光芒的创业之路,尤其是以自己最熟悉、也最富积累的知识付费为起点。恐惧如影随形:万一失败了呢积蓄耗尽,房贷怎么办刚上幼儿园的女儿,年迈的父母怎么办同事们会怎么看会不会觉得他异想天开,不知天高地厚三十五岁,早已不是可以任性试错的年纪了。

    挣扎如同两股力量在体内疯狂撕扯。他翻出存折,计算着那点可怜的积蓄;他偷偷在招聘网站上浏览,发现自己这个年纪、这种经验的市场经理,薪资竟已隐隐触到了天花板。巨大的失落感之后,一股破釜沉舟的狠劲反而升腾起来。难道就这样认命,等着变成下一个老张妻子王芸察觉了他的异样。那个周末,当他又一次对着电脑屏幕上的创业计划书草案发呆时,王芸默默递过来一杯温热的牛奶,轻声说:老李,你最近魂不守舍的。如果……如果外面有你想做的事,家里还有我。妻子的眼神平静而坚定,没有质问,只有无声的托底。这杯牛奶的温度,像一股暖流,瞬间融化了李伟心中最后一块犹豫的坚冰。

    周一,当晨光再次照进那间熟悉的办公室,李伟将一份简洁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破茧:三十五岁的十字路口简介 >破茧:三十五岁的十字路口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