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他指尖轻抚她的脸颊,这是我们一起走过来的路。
清欢凝视着他,这位年轻的帝王,她的夫君。
他眼中没有了初见时的冰冷与戒备,只余下温情与信赖。
萧景珩俯身,在她额间落下一吻。
第14章
晨曦透过窗棂,洒在养心殿的紫檀木地板上。
萧景珩早已起身,玄色常服衬得他身姿愈发挺拔,正低头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奏折。
清欢端着一碗莲子羹,脚步轻盈地走入。
陛下,用些早膳吧。她将羹汤放在他手边。
他搁下朱笔,抬手揉了揉眉心。
梓童辛苦。他拉过她的手,让她在身侧坐下。
清欢指尖点了点他面前一份关于南方水患的奏报。
灾民安置,除了钱粮,防疫也需同步。
萧景珩眸色微沉。朕已下令太医院派人,但人手和药材都捉襟见肘。
清欢沉吟片刻。臣妾有个想法。
她取过一张素笺,提笔写下几行字,递给他。
民间医婆、稳婆众多,稍加培训,便可协助官府应对寻常病症,尤其是妇孺。
萧景珩细看她纸上的条陈,目中渐露赞赏。
设立惠民医馆,由太医院考核、官府支持,在各州府推广
清欢点头。一来解燃眉之急,二来长远看,也能提升民间医治水准,惠及万民。
好。萧景珩握住她的手,此事,朕交予皇后全权筹办。
她浅浅一笑。臣妾遵旨。
不出半年,首批惠民医馆在京郊几处试点成功。
经过统一培训的医婆们,在医馆坐诊,为贫苦百姓提供基础的诊疗和汤药,尤其在妇科与儿科方面,成效显著。
消息传回宫中,萧景珩看着清欢呈上的报告,龙心大悦。
梓童此举,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清欢只是微笑。能为陛下分忧,为百姓尽力,是臣妾的本分。
此后数年,清欢又陆续提出兴办女学、改良农具、抚恤老弱等诸多利民之策。
萧景珩无不鼎力支持,夫妻二人同心同德,将大齐治理得国泰民安,四海升平。
时光荏苒,又是数载。
御花园内,暖阳和煦。
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公主,约莫四五岁光景,正追着一只彩蝶嬉笑奔跑。
不远处,稍长几岁的太子,则沉稳地陪在清欢身边,听她讲解书卷上的典故。
萧景珩处理完政务,来到园中,看到的便是这般温馨和乐的景象。
他放轻脚步,走到清欢身后,揽住她的肩。
小公主见到父皇,立刻乳燕投林般扑过来。
父皇抱!
萧景珩笑着将女儿抱起,在她粉嫩的脸颊上亲了一口。
太子也起身行礼。父皇。
清欢含笑看着他们父子(女)互动,眉眼间尽是温柔。
今日天气好,在外面多玩一会儿。萧景珩对孩子们。
待孩子们跑远了些,他才低头看向清欢。
这些年,辛苦你了。
清欢摇头,将头轻轻靠在他的肩上。
有陛下在,再多辛苦,也是甘甜。
他执起她的手,十指紧扣。
夕阳余晖将两人的身影拉长,温馨而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