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空谈不误国
我是江阴典史?”
“兄弟在西城德福酒楼打杂,年初伺侯宾客时,听到两位官员边吃边聊:江阴有典史叫让阎应元,计谋出众,勇武非常。年初海寇顾麻子率战船百艘,劫掠黄田港,阎典史竟是带着百十号人将其杀退。
兄弟对此印象深刻。方才我见阎公子气宇轩昂,英气逼人,想着果然是名不虚传。是以出言不当,还望兄弟不要见笑啊!”
“哈哈!哪里哪里,李兄真好记性,又是性情中人,甚对阎某的胃口!”
听了这些话后阎应元似乎心情大好啊。
难道崇祯一通胡说八道竟是戳到了阎应元的痒处?嘿嘿。
崇祯与阎应元很快熟络起来,毕竟大家都是年轻人。
“不知阎兄弟可有常服,兄弟我这一身太监打扮,实在是多有不便啊!还望兄弟不吝分享啊!”
“李公公有令,下官岂敢藏私,公公稍等!”
“阎典史豪气,靠岸后我两定要喝它几杯!”
……
在难得的欢乐气氛中,崇祯总算是正式地拿掉了太监的头衔,而且得到了一身布衣常服。这是穿越后得到的第二套装备啊!
另外也是从此获得了‘李公子’的称号,这个称号怕是要用上几年了,甚至有可能一直用下去。这薄如蝉翼的未来,谁敢说以后一定如何如何呢?
“我在酒楼打杂期间,常听得官员士子高谈阔论,时势却每况愈下。现在大明存亡顷刻之间,兄弟以为何以至此?”
“弟以为内忧外患并起,朝廷难以通时应付,遂致今日局面。”
“内忧外患,孰重孰轻?兄弟是怎么看的。”
“愚弟以为,内忧外患无所谓孰轻孰重?若兵事能大胜,先解内忧,则外患亦可从容应付。若先解外患,内忧也可徐徐图之,最终彻底解决也不是不可能。
关键朝廷通时遭遇内忧外患,流贼剿而不绝,建奴屡次入关劫掠。确实难为!”阎应元说道。
“北方连年旱灾,赤地千里。百姓食不果腹,他们造反也不过是图一口饭吃。怪不得百姓!
可恨的是官商士绅地主相互勾结,朝廷赈灾粮食皆无法到达百姓手中,否则再怎么旱灾也断不至于让老百姓饿死,又何来流贼之乱?”
“一方面百姓得不到粮食,官府另一方面不断向濒临饿死的百姓加派粮饷应付辽东战事。
百姓最终只剩下造反一条路可走。于是内忧外患一发而不可收拾。圣上就是有通天的手段也扶不住这将倾的大厦啊!
这大明是无可救药了,一切推倒重来或许还有些希望。”
阎应元自谓也是个有理想的青年,但听了眼前李兄的一番话后,觉得此人见识非凡,甚至远在自已之上。
是啊,这一切推倒重来似乎也未为不可!他真的只是酒楼里打杂的店小二?
为了安全起见,崇祯原本不想在船上多说一句话的,毕竟自已一个逃亡的末代皇帝,那就是行走的赏金。
但遇到阎应元后,崇祯改变了主意。为了能提前建立起必要的信任及合作关系,这才纵论了一把天下大事。
想来船工们南来北往的,见过能吹牛皮高谈阔论的主顾也多了去,应该不会多看一下眼这两个愣头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