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8章 闯王进京
    三月十九日清晨。

    “偌大的朝堂竟没一个有骨气的!堂堂兵部尚书主动开门投降!你对得起老朱家吗?”李自成作为帝都新晋征服者对着跪在眼前的前大明兵部尚书张缙彦嘲讽道。

    “大明天数将终,陛下顺天应民。草民无非顺应天道罢了。”张缙彦唯唯诺诺地回复道。

    “你倒实诚,也罢。你先回家等着,以后听大顺朝廷调遣。”

    “谢陛下!草民告退。”

    话说这张缙彦,其实倒是个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领兵打仗,治国安邦原非其所长。

    在正史上,后来被清廷流放东北期间,还写下了《宁古塔山水记》和《域外集》两部著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献。

    自古中华每逢乱世常多忠烈之士,以至于自尽殉国者屡见不鲜,这些人是民族精神之脊梁,自当垂范千古,鼓舞后人。张缙彦让地方官时亦有所作为,至于投降大顺,后来降清(后又被清廷流放),皆形势所迫。

    寻常人乱世不如狗,追求活命人之本能耳,也不宜苛求古人。

    话说李自成一行人自德胜门入城,一路朝紫禁城方向前进,行至万岁山脚下时。

    “报!”刘宗敏领两名仆从从南边赶来,翻身下马拜道。

    “何事?宗敏请讲!”

    “陛下,属下士兵在乾清宫内搜查到两件物事,臣不敢轻动,专程过来交于陛下。”

    侍卫接来递给李自成。确是一方黄帛巾,包着个沉甸甸的方形东西。拆开来,赫然是大明皇帝玉玺一方,玉玺侧面还有书信一封,信封上写着‘大顺闯王阁下敬启’。

    崇祯老儿的东西啊,也不知信中说了什么?要不现在拆开看看?还是算了,自已斗大的字不识一筐,况且还骑在马上握着缰绳,多有不便。

    以后空下来还是要多学几个字的。略略一想,对刘宗敏问道“你说这是在哪里发现的?”

    “回陛下,是在乾清宫发现的。”

    “你部可有发现崇祯老儿的下落?”

    “回陛下,暂时还没有发现。”

    “你带路,朕这就去乾清宫。”

    乾清宫一定是崇祯老儿最后待过的地方,一定得去瞻仰一番啊,嘿嘿。也不知现在崇祯老儿身在何处,是死是活?李自成那是一阵心理活动,却是面沉如水,仅微有喜色。

    乾清宫内

    李自成坐在曾经崇祯的座位上,宋献策、牛金星、刘宗敏、李岩等一众谋臣武将分列左右坐好。

    “牛大学士(指牛金星),这是崇祯老儿留给朕的书信,你念一下吧。”

    “臣遵命!”牛金星出列接过书信。

    “大顺闯王阁下李兄,朕自……”

    “崇祯老儿竟如此没大没小!”

    “朱由检何德何能,竟敢与陛下称兄道弟!”

    崇祯书信的第一句话就把大顺一干谋臣武将给得罪了,这恐怕是崇祯当初没有预料到的。因为崇祯确实不知道堂堂闯王竟然读信都有困难,现在私底下的称谓被别人当众读了出来,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继续。”李自成伸手在空气中压了压。这才安静了下来。

    “朕自即位以来,旱灾频发,粮食歉收……大明亡国之君检俯首再拜,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子时”

    牛金星终于是念完了这封有可能改变历史进程的书信。一众人里除了几个武将还有些愤愤不平之色,其他人多若有所思,似乎还在细细消化其中的信息量。大殿里一时竟出人意外的安静。

    崇祯老儿竟如此委屈求全,语气似乎也非常诚恳,这可不像是是坊间传言的什么刚愎自用的暴君啊。难道我以前竟是误解了他?还是说这坊间传言多不可信?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距离亡国还有一天简介 >大明距离亡国还有一天目录 > 第8章 闯王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