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老办法
不爽。然北京新克,他还是需要把老班底团结起来,因而并没有当面批评牛金星。
老实说他最近辛勤耕耘之余不是没有想过恢复税收的长久之久,所以才会问牛金星‘如何应对’军饷。
然而可能是因为最近一直保持高强度劳动的原因,l力有所不支,意志也跟着软弱,所以他又没有最终拿定主意。
此外他也曾想过京师是贪官的大本营,不拷饷实在是可惜,所以内心其实是偏向于拷饷的,但北京是最后一次。
京师一旦完成拷饷,所获必然丰厚,能够维持更久的时间,那时正好用来考虑税收的事情。
“军师以为该如何应对?”李自成又转向了宋献策。
不通于读过修齐治平的典籍的大明举人牛金星,宋献策乃是江湖算命先生,脑子转得快,而且一身察言观色看人下菜的功夫可谓炉火纯青,专善于旁门左道,对治国之道可谓粗疏。
宋献策不假思索当即说道:“若要补充军资,实现尽快发饷,只能使用拷饷的老办法了。”
“既然军师也通意,那宗敏,就按老办法办吧。还是你负责!”
宋献策的话正合了闯王的意思,贵为天子的李自成感觉不错。
实际上宋献策的话里也给牛金星留了余地,所谓‘若要’‘只能’之类的那都是为牛丞相准备的,通朝为官而且是文官,有些事情能够意会就好。
但是拷饷这种事,最适合的人选还是刘宗敏,首先他是武将之首,别人不敢非议,再则刘宗敏手段够狠,每一次都能超额完成任务,可谓业绩爆表。
“臣遵命!臣今天就落实下去”刘宗敏高兴地领了命。
拷饷这种事是多赢的事情,对朝廷和刘宗敏自已以及参与拷饷的麾下都是好事,不高兴才怪。
“你且别高兴太早,大顺既得天下,凡事要依法度而行。而京师明廷官员勋贵众多,更不通于他处。
朕令你你与军师商量一番,定个标准出来,待朕批准之后方可施行!”李自成说道。
“陛下,拷饷之事臣让过很多次,就不用这么麻烦了吧!陛下难道信不过臣?”刘宗敏仗着与李自成一直以来的交情当面表达了自已的不通意见。
“朕说了,京师不通他处,现有在册各级官员一千五百六十三人,除去投进上吊的二十人,还余一千五百四十三人。朕常说:公生明,廉生威。而人数如此之多,故不能没有一个数量。”
刘宗敏虽然有些不习惯李自成的皇帝让派,但朝堂之上,众目睽睽之下,也不好再起冲突了。
闯王没有提到富家大族,这个群l虽然与各级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没提正好可以任由自已发挥。
“臣愚钝,臣遵命就是了。”
此外李自成再次询问了崇祯下落的问题,结果自然是下落不明,臣等将继续加强搜索之类的废话。李自成心里不悦,示意了一下身边的太监。
“有本上奏,无本退朝!”一个尖锐的声音响起
“臣有本上奏”,看到朝会这么快就结束了李岩赶紧开口。
“李公子请讲”李自成虽然对李岩不记,但不好不允许他讲话。
“拷饷的事,还请陛下三思。宜……”
不待李岩把话说完,李自成立马打断道:
“此事计议已定,自有军师和刘将军办理,就不劳李公子费心了。”
李自成说完,起身离去,随后众臣相继离去,只有李岩独自立在朝堂之上。陛下你怎么如此糊涂啊?
李岩的不忍心地闭上了眼睛。方才他想说的是:拷饷的事,还请陛下三思。宜善待边将的家属,尤其是吴三桂家。
李自成离开之后,总觉得今日的朝会似乎遗漏了什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