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章 玉衡策
    苍梧国都,雒阳。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这座以“文枢神”信仰为根基的千年古都,此刻却弥漫着一股无形的紧绷。太庙方向传来的那一声诡异钟鸣,余音似乎仍在街巷间游荡,压过了市井的喧嚣。巡城的玄甲卫明显增多,铁靴踏在青石板上的声音沉闷而规律,甲叶摩擦的细碎声响在寂静的巷弄里格外清晰。空气中,除了初冬的寒意,还掺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铁锈与陈旧纸张混合的压抑气息。

    一辆不起眼的青篷马车,碾过湿冷的石板路,悄然停在城西一座府邸的侧门。门楣之上,“顾府”两个鎏金大字在灯笼昏黄的光线下,透着一股沉淀了数百年的厚重与威压。门无声开启,只容一人通过,随即又迅速合拢,将外界的窥探彻底隔绝。

    黄砚铮跟在引路的青衣老仆身后,穿过曲折的回廊。廊下悬着的灯笼光线幽微,将他月白色的身影拉长又缩短。府邸内部极尽奢华,却又处处透着一种刻板的秩序感。雕梁画栋间,随处可见玄鸟家徽的浮雕,冰冷而威严。空气中弥漫着上等沉水香的气息,却压不住一种更深沉的、属于权力核心的冰冷味道。

    引至一处临水的暖阁。阁内温暖如春,四角兽首铜炉吐着袅袅青烟。紫檀木的案几后,端坐着一位女子。

    顾清歌。

    她穿着一身藕荷色蹙金绣罗裙,外罩一件珍珠璎珞披帛,青丝高绾,发间一支点翠衔珠钗,衬得面容秀雅端庄。她看起来不过二十七八年纪,眉目温婉,唇色如樱,只是那双丹凤眼深处,沉淀着远超年龄的沉静与一丝难以察觉的审视。她手中正执着一卷书,见黄砚铮进来,才缓缓放下,目光平静地落在他身上。

    “黄先生,请坐。”声音清越,如珠落玉盘,带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感。

    黄砚铮依言在客席坐下,姿态从容,并无半分寒门士子初入贵胄之地的局促。他袖中那卷染血的《商君书》残卷,隔着衣料传来微凉的触感。

    “清歌冒昧相邀,实因先生前日于‘文华辩会’上,引《商君书·更法》篇,驳斥‘礼不可易’之论,鞭辟入里,令人耳目一新。”顾清歌开门见山,目光落在黄砚铮脸上,带着一丝探究,“家叔(顾承渊)亦言,先生之才,当世罕见。只是……”她话锋微转,语气依旧平和,“先生所持之论,虽合变法强兵之道,却未免过于峻急,恐非苍梧当下之良药。”

    黄砚铮微微欠身:“顾小姐过誉。砚铮不过拾人牙慧,偶有所得。至于峻急与否,”他抬起眼,目光平静地与顾清歌对视,“当视国之沉疴深浅而定。譬如一人,若病入膏肓,猛药或可求生,温补恐已无济。”

    顾清歌指尖在光滑的紫檀案几上轻轻一点,不置可否。暖阁内一时寂静,只有铜炉中炭火轻微的噼啪声。她端起手边的青玉茶盏,浅啜一口,动作优雅至极。

    “先生高论。”她放下茶盏,目光似乎无意地扫过黄砚铮的袖口,那里隐约可见一点未洗净的、极淡的暗褐色痕迹。“听闻先生家学渊源,于古籍孤本颇有涉猎?不知可曾见过《商君书》的‘玉衡篇’?”

    来了。

    黄砚铮神色不变,袖中的手指却微微一动。他自怀中取出一个用干净素布重新包裹的卷轴,置于案上,缓缓推了过去。“机缘巧合,前日于黑脊山麓一荒村废屋中,偶得此残卷。观其形制文字,似有古意,或与小姐所言‘玉衡篇’有关,不敢藏私,特来献与小姐品鉴。”

    顾清歌的目光落在素布包裹上,丹凤眼中掠过一丝极淡的、难以捕捉的锐利。她伸出纤纤玉指,解开布结,动作不疾不徐。染血的油布和古朴的竹简暴露在暖阁明亮的灯火下,那暗红的印记在素雅的案几上显得格外刺目,浓重的血腥气似乎瞬间冲淡了沉水香的芬芳。

    她拿起一片竹简,指尖拂过上面斑驳的墨迹和干涸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七国争霸之谁主沉浮简介 >七国争霸之谁主沉浮目录 > 第二章 玉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