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章
绕在承祜身上,带着父亲特有的慈爱与骄傲——瞧,他的儿子,才这么点大,就如此好学,被嬷嬷抱在怀里,竟比里面那些年纪大得多的王公子弟还要专注几分!这份专注,像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在他心中漾开一圈圈满意的涟漪。
然而,帝王多思。
那丝欣赏如同投入深潭的光线,很快便被更深沉的思虑所覆盖、折射。
康熙的眉峰几不可察地微微聚拢。
承祜那专注时微微蹙起的小眉头,那下意识抿紧的嘴唇,甚至那投入时眼中闪过的思索……都像极了他幼时在书房苦读的模样。
这种血脉相承的相似,本该是欣喜,却在此刻勾起了康熙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
他的祖父,太宗皇帝,雄才大略。
他的父亲,先帝顺治,亦是聪颖早慧,可……最终又如何?盛年而逝,留下多少未竟之业和满汉之间尚未弥合的裂痕?那句“盛极必衰”的箴言,如同跗骨之蛆,悄然啃噬着他作为父亲的喜悦。
承祜的身份,中宫嫡长,尊贵无匹。
这份尊贵,在康熙自己年富力强、子嗣尚稀的此刻,就像一把悬在幼子头顶的双刃剑。
宫闱倾轧,暗流涌动,多少双眼睛在盯着坤宁宫,盯着这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小人儿?一个聪慧得异乎寻常的嫡长子,在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眼中,是未来的储君希望,更是……巨大的威胁靶心。
他想起前朝的三足势力,赫舍里家……康熙端坐着,明黄色的龙袍在幽暗的后门角落依然散发着不容忽视的威压。
顾问行垂手侍立,呼吸都放得极轻,敏锐地捕捉到主子身上散发出的那丝微妙变化——慈父的温情与帝王的审慎。
承祜回过头时刚好看到他,看到他脸上的表情,承祜就知道他又多想了。
也许是因为少年登基,人人都盯着他底下那个皇位,无数风雨飘摇的日子里走过来,那种动荡不安的感觉是根植于少年人心里的。
年少时的经历很容易影响一个人,他觉得自己的阿玛就是这样的。
缺乏安全感,所以事事物都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额娘看得清,所以从来都是礼数周全,不曾越界过,哪怕如今她的孩子是宫中唯一健康的,哪怕前朝赫舍里家地位蒸蒸日上,她都不曾越界一步。
在她那里,康熙有着秩序感,不会因为越界而感到焦躁。
倒是他有些着急了,他知道康熙和太皇太后对他的态度,知道自己和皇位无缘,可是他们没有明确表明这个意思,现在他表现出了和这个年纪所不符合的成熟感,让他这个老父亲又感觉到了不安。
是他太急躁了,知道自己的死亡逼近了,是谁都没有办法完全冷静的。
承祜叹了口气,拍了拍孟嬷嬷的肩,示意她把他抱出去。
孟嬷嬷从小照顾他,和他有着默契,收到小主子信号就悄悄退了出去。
“阿玛,抱抱。
”承祜一出来就看到了康熙,伸手跟他要抱抱。
康熙接过他,他有空就时常抱孩子,父子两个很有默契。
承祜有些唾弃自己的幼稚,又安心的窝在父亲的怀里,理智的成年人思维下线,换回小孩频道。
“阿玛,贴贴。
”小孩子柔软的身体依偎着他,让康熙有了一丝安全感。
他伸出双臂托着孩子站起来,声音低沉而温和,“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嗯?”那熟悉的、带着奶香的小身子落入怀中,沉甸甸的,仿佛也压下了他心头方才那些过于沉重的思虑。
他掂了掂儿子,低头看着承祜那张努力表现出“我很乖很认真”的小脸,往坤宁宫走去。
身后的顾问行摆了摆手,叫剩下的小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