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 17 章
    承祜看着他们辩论,又感觉应该不是。

    上辈子的影视作品大多没提三藩之乱,但是都有一个统一特征,就是皇太子胤礽出生以后,三藩之乱还未平息。

    那……现在应该还没到彻底撕破脸皮、兵戎相见的时候吧?他看着御座下争论的双方,尤其是那些主张“徐徐图之”的大臣,话语间带着一种刻意的谨慎和试探。

    而另一方主战派虽然急切,却也并未直接喊出“开战”二字,更多是在陈述藩王势力膨胀带来的威胁。

    藩王们在试探朝廷的态度和底线,用“归老”、“请旨”这样的由头,看看皇帝的反应;而朝堂上的大臣们,也在这试探中揣摩着圣意,争论着朝廷下一步该拿出何种姿态回应这试探——是强硬施压?还是怀柔安抚?抑或是……虚与委蛇,为真正的布局争取时间?承祜观察着四周,小脸紧绷着,哪怕听不懂,在大臣们一声高过一声的争执中,也七七八八的了解了一下目前状况。

    藩王在试探,大臣们在揣摩,而他的阿玛,这位年轻的帝王,正稳稳地坐在风暴中心,像一位最高明的弈者,不动声色地接收着所有信息,衡量着各方反应,等待着最合适的落子时机。

    康熙对此反应平平,声音沉稳地开口,将争论引向更具体的应对策略探讨。

    承祜屏息听着,虽然依旧无法完全理解那些繁琐的细节,但他努力捕捉着阿玛话语中的倾向。

    他隐隐感觉到,阿玛似乎并未被主战派的急切所左右,也未轻易接受怀柔派的拖延之策。

    那沉稳的语调背后,是一种成竹在胸的耐心,一种在试探与反试探之间游刃有余的从容。

    三藩之事未定,几个来回后,终于有大臣上书了别的事情,这次说的是黄带子为跑马圈地之事,承祜看见康熙的脸沉了下来。

    这件事情他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下旨,可还有几家仗着和爱新觉罗家有关系不知悔改。

    康熙转了转手中的玉扳指,下令让常宁督办此事,这个弟弟最是混不吝,跟那些三教九流也混的开,他的大女儿入了宫,这几年年岁也到了,若是此事办的好,他倒也不介意封他个郡王当当。

    反反复复拉扯后,朝会终于结束。

    山呼万岁的声浪再次响起,群臣恭敬地鱼贯退出,空旷的大殿内只余下缭绕的檀香和一种无形的压力残留。

    承祜还老老实实的坐在椅子上,康熙走下御阶,来到承祜面前。

    高大的身影带着朝堂上尚未散尽的凛冽气息,但当他低头看向儿子时,那气息瞬间柔和了许多。

    “在想什么?”康熙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询。

    他注意到承祜眼中的思索还未完全散去。

    “阿玛,辛苦。

    ”承祜被他抱起来,小手搭在他的肩上,头缩在他的肩窝里,声音有些闷闷的。

    “嗯,是有些辛苦。

    ”康熙抱着他,大步走向殿外,步履沉稳依旧,但抱着儿子的手臂却收得更紧了些,“承祜要记着,这天下不仅是爱新觉罗的天下,将来要好好读书,为阿玛,为百姓出力才行。

    ”他现在心中还有着壮志豪情,鳌拜的打压没能让他低头,他希望,从他这一代开始,未来皇室能有不一样的结局。

    初升的朝阳将父子二人的身影拉得很长,投射在乾清宫光洁如镜的金砖地面上。

    康熙还留了几个朝臣准备到小书房议事,因此也没有带着他走多久,就将他交到了梁九功手上,带他回坤宁宫。

    仪芳在承祜被梁九功抱回来安顿好后,才从他口中得知了早朝上的情形。

    今天早上起来时她没看到承祜,听嬷嬷说是被万岁爷抱走了,还以为孩子又被抱到了乾清宫暖阁。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咸鱼清宫养崽日常简介 >咸鱼清宫养崽日常目录 > 第 17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