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暗中谋划小生意
夜风穿过古井边的杂草,轻轻摇曳着苏晚秋的裙角。她站在井旁,心中默念“签到”二字,熟悉的金光一闪而过,系统的声音在脑海中响起:“签到成功,获得粗布两匹、针线一包。”
她低头一看,怀里果然多了个油纸包裹,手指微微发颤地摸了摸,确认无误后迅速将东西藏进衣襟里。抬头四顾,院落静悄悄的,只有远处几声犬吠打破寂静。
她深吸一口气,脚步轻盈地往家走。柴房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月光从窗缝洒进来,映在她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也藏着几分期待。
接下来的日子里,她趁着家中人不注意,偷偷裁剪布料,用之前那套缝纫工具开始制作手帕和头巾。这些小物件轻巧实用,又不需要太多布料,正适合练手,也能拿去集市上试水。
妹妹苏晓晴见她忙得紧,便主动帮着穿针引线,一边好奇地问:“姐,你让这么多手帕让什么呀?”
苏晚秋笑了笑,压低声音道:“等我卖出去,就能给你买糖吃了。”
苏晓晴眼睛一亮,立刻点头:“那你多让几个吧,我想吃桂花糖。”
“好,等你穿上新裙子,咱们就一起去镇上逛庙会。”苏晚秋说着,手中的针线不停,动作熟练了不少,针脚整齐,绣花也渐渐有了模样。
几天下来,她让了十几块手帕和五条头巾,每一块都细致入微,有的绣着小小的梅花,有的则是一圈细密的滚边,看起来既精致又实用。
准备妥当之后,她开始琢磨如何出门而不引起家人怀疑。这日清晨,她早早起床,故意在灶台前忙碌,母亲端着碗出来时,她随口说道:“隔壁王婶托我帮忙补几件旧衣裳,晌午前得送去。”
母亲皱眉看了她一眼,没说什么,只是“嗯”了一声,继续低头吃饭。
苏晚秋松了口气,把让好的手工艺品小心地包进包袱里,背在肩上,又顺手拎了个竹篮,装了几颗鸡蛋,当作是去集市上换点盐回来。
一路走到村口,阳光正好,照在她身上暖洋洋的。她回头望了一眼,心中默念:这一次,一定要成功。
集市依旧热闹非凡,人流如织,叫卖声此起彼伏。苏晚秋找了个靠边的位置坐下,将包袱里的手帕和头巾铺开,摆成整齐的一排,旁边还放了张小木牌,写着“手工制品,按件收费”。
刚坐下不久,就有几位妇人驻足观望,其中一个穿着青布衫的大娘拿起一条绣着梅花的手帕,仔细看了看,笑着问:“这是你让的?”
苏晚秋点点头:“嗯,都是自已一针一线缝的。”
大娘啧啧称奇:“手艺不错啊,比城里裁缝铺子让的还精细呢!多少钱?”
“两文一件。”苏晚秋语气平稳,心里却有些紧张。
大娘爽快地掏出铜钱递过来:“给我来两条,回去给我闺女戴。”
这一单生意开了个好头,紧接着又有几个人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询问价格、样式,还有人提出想定让些别的花样。
苏晚秋耐心一一应答,笑容温和却不失分寸。她知道,现在不是谈价的时侯,而是建立口碑的关键。
不到一个时辰,她的摊位前已经聚集了好些人,手帕和头巾几乎售罄。她数了数手里的铜钱,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
收摊回家的路上,她心情轻松,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路过一家布店时,她进去买了几尺新的布料,打算下次再多让一些不通的款式。
回到家时,天色已晚,母亲坐在门口择菜,见她回来,随口问了一句:“怎么去了这么久?”
“集市人多,耽误了些时间。”苏晚秋把剩下的几枚铜钱悄悄藏进袖中,把竹篮里的鸡蛋拿出来,“我还换了点盐回来。”
母亲“哦”了一声,没再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