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章 差距
然后精准地加油门,柔和拉杆。
很快飞机如被驯服的烈马,渐渐停止了疯狂的旋转,稳稳地改出,重新恢复了平飞姿态。
孙勇大口喘着气,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
他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感,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对这种极致操控能力的巨大鸿沟。
他感觉巴甫洛夫不仅仅是在驾驶飞机,更是在与飞机对话,在解读飞行的数据。
飞行结束后,巴甫洛夫会用简洁而精确的俄语,向设计团队描述飞机在不同姿态下的“脾气”。
比如“在临近失速边界时,机翼左侧有轻微的非对称抖动,频率大约是每秒三到四次”,“舵面在高速时略显沉重,杆力反馈曲线在某个区间不够线性”之类的。
这些描述,对于习惯了“跟着感觉走”的华夏飞行员来说,如同天书。
他们钦佩巴甫洛夫那鹰隼般敏锐的观察力,更钦佩他能将这些稍纵即逝的飞行现象,清晰、准确地总结并表达出来的能力。
通过这些细节他们了解到真正的试飞员,是飞行科学家,而不仅仅是把飞机开上天的驾驶员。
回到宿舍,孙勇和战友们常常沉默良久。
曾经的骄傲被现实击得粉碎,取而代之的是沉甸甸的落差感和紧迫感。
“我给你们说,巴甫洛夫在整个试飞过程中,不但轻松地操作飞机,还实时汇报各种数据和感受。
什么‘杆力变化曲线’、‘舵面响应延迟’,还有对飞机震动频率的描述。
我感觉他不仅仅是飞,更像是在给飞机做一次全面的体检。”
张海涛,另一位在战场上以勇猛著称的飞行员,此时也感觉压力山大。
“我们跟苏联同志比,差得太远了。”
他面前摊开的《空气动力学基础》上,密密麻麻地用中文标注着各种词汇的含义,但许多句子连在一起,他依旧无法完全理解。
“是啊,”孙勇点燃一支烟,烟雾缭绕中,他的眼神却异常坚定。
“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认不清差距,或者认清了差距却不肯追。
咱们在朝鲜,连美国鬼子的f-86都能干下来,还怕这几本破书?”
华夏的军人从来就是不服输的,这些年轻的功勋飞行员当然不会例外!
在亲身体验过差距后,他们白日里跟随苏联教官飞行,用心体验每一个细节。
夜晚,则在灯下苦读。俄汉词典被翻得起了毛边,笔记本上写满了各种公式和心得。
他们互相提问,互相讲解。
当然华夏工程师每天例行给他们搞的补习,他们都在认真参与。
除此之外,他们还经常鼓起勇气,用蹩脚的俄语去请教苏联教官。
虽然常常因为专业词汇没搞明白闹出笑话,但他们眼中的求知火焰,却让每一个看到的人都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