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74章 风洞里的“冲浪手”与泄密的阴影
    西北,某绝密风洞基地。七月的烈日炙烤着戈壁滩,卷起的热浪让空气都扭曲变形。陈默穿着沾满油污的工装,耳朵里塞着隔音棉,盯着眼前这个庞然大物——代号“龙吟”的激波风洞。它的喷口直径足以吞下一辆卡车,此刻正发出低沉而危险的轰鸣,仿佛一头蓄势待发的洪荒巨兽。

    风洞控制室里,气氛比戈壁的烈日更灼人。航天科工集团的总工程师老马,一个头发花白、脾气火爆的老头,正指着屏幕上复杂的流体力学云图,唾沫星子横飞:

    “看看!看看这压力分布!乘波体头部激波是稳住了,可尾部这涡流跟抽风似的乱甩!10马赫!10马赫的气流啊!这‘浪’也太野了,咱们的‘冲浪板’(指东风-17乘波体模型)根本压不住!”

    屏幕上,代表气流紊乱度的红色区域在乘波体尾部疯狂闪烁,数值早已飙出安全阈值。旁边负责“御波”算法的工程师们脸色发白,手指在键盘上敲得噼啪作响,试图调整参数,但效果微乎其微。

    “钱老的‘御波’思路没错!”陈默抹了把脸上的汗,凑到观察窗前。风洞试验段内,那个流线型的乘波体模型在狂暴的乳白色激波气流中剧烈震颤,尾部安装的微型压力传感器阵列(他的“蜂群传感器网络”)正疯狂地反馈着数据,“是我们的‘冲浪手’还不够‘聪明’,反应不够快!”

    “不够快?这已经是国内最强的弹载计算机了!”一个年轻工程师忍不住反驳。

    陈默没理他,脑子里飞快地过着“蜂群意志”在南海风暴中自主重组编队的画面。他猛地一拍控制台:“老马!暂停试验!给模型‘开个脑洞’!”

    “开脑洞?你疯了?模型是精密加工的!”老马眼珠子一瞪。

    “不是物理开洞!”陈默拿起粉笔,在控制室的黑板上唰唰画起来,“在乘波体尾部涡流最乱的区域,加装几个微型‘姿态微调喷口’!不用多,就四个!像‘静默蜂’的矢量涵道一样!但喷的不是气,是高压电离气体射流!”

    控制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愣住了。

    “离子射流?”老马皱着眉,“那玩意儿能量小得可怜,能顶什么用?”

    “不是硬顶!”陈默眼睛发亮,“是‘四两拨千斤’!涡流乱,是因为气流分离点不稳定。我们用离子射流,在分离点即将失控的临界瞬间,像‘点穴’一样,给它一个精准的、微小的扰动!方向、时机、力度,完全由‘御波’算法根据传感器数据实时控制!就像冲浪手在浪头失衡前,用脚趾轻轻一点水面调整重心!这叫——‘浪尖点穴’!”

    “浪尖点穴?”老马咀嚼着这个词,看着陈默在黑板上画的离子喷口位置和模拟的控制逻辑,浑浊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有点意思……死马当活马医!改模型!加喷口!控制系统算法接口给陈默,让他把他的‘土味点穴手’嵌进去!”

    接下来的三天三夜,陈默几乎焊在了控制室的电脑前。李思远通过加密链路远程支援,两人合力将“蜂群意志”中处理复杂环境突变的核心逻辑模块,精简再精简,烧录进为离子喷口特制的微型控制器里。算法目标极其纯粹:感知尾部气流即将“发疯”的征兆,在千钧一发之际,“点”出那救命的微调!

    三天后,“龙吟”风洞再次咆哮!这一次,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屏幕上,代表气流紊乱度的红色区域依旧在尾部聚集,数值开始飙升!模型震颤加剧!

    “尾部压力传感器c7、d3区域异常!分离点预测偏移!”监测员声音发紧。

    “御波算法介入!‘浪尖点穴’启动!”陈默低吼。

    只见屏幕上,代表四个微型离子喷口的控制信号灯骤然亮起!没有惊天动地的喷射,只有四道极其微弱的、肉眼几乎不可见的幽蓝色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重生80:我的军工记忆有点猛简介 >重生80:我的军工记忆有点猛目录 > 第74章 风洞里的“冲浪手”与泄密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