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的困境
被入侵,导致规模缩小,甚至被灭亡。也就是说,所有强权部落,都靠一个强人在有生之年组织起来,他一死,部落也就散掉了。反而,能够很多代传承权力的部落,都是毫无进取心的平庸部落,规模也都比较小。
有什么可能的原因王陆杰问。
坦白讲,我们并不知道确切原因,只是有一些猜想。任为说,然后扭头看看张琦,你说说。
我认为,张琦说,主要原因可能和计算资源的限制有关。最直观的理解,所有突变的出现,都只有一定的概率,基本都是极小概率事件。所以,无论是生物演化还是社会演化,只要谈到演化,一定需要足够大的基数来产生突变。因为资源限制,我们总在用各种方式控制云球的总规模,也就是控制产生突变的基数。基数被控制,突变产生的机会自然也就很渺茫了。您能想象到,随着云球总人数的增加,内在的联系会指数级地增加,对计算资源的要求也就大大增加。就像动物的大脑,脑细胞的数量增加,带来的信息量和计算量会指数级增加,而且这个指数曲线的斜率非常陡峭。
简单地说,整个云球系统的运行速度在不断下降。张琦接着说,不同阶段,我们会为云球时钟和地球时钟设定一个不同的时间比例尺,这取决于云球的计算量和计算能力的对比。除了个别的时候,我们会为了观察把比例尺调低,大多数时候系统会按照我们设定的比例尺来运行。刚开始的时候,云球上没有生命,计算比较简单,比例尺很大,几百万年的云球演化只需要地球上的一天,而且即使这么快,对自然的模拟也相对比较完整。后来出现生命,这个时间比例尺就不得不大幅下降,几十万年一天,几万年一天。这个阶段,为了优先保证生命的正常演化,很多对自然的完整模拟就被牺牲掉了。甚至,我们不得不对模拟对象进行分类,越来越多的对象只在必须时才被模拟。出现人类之后,时间比例尺的下降速度就更快了,几千年一天,几百年一天,现在已经是十年一天了。即使这样一个缓慢的时间比例尺,系统还经常做不到。这还是在经过几次系统扩容的基础上。虽然云球人觉察不出来,他们就像往常一样生活着,但是,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总有一天,云球的演化速度会和我们现实世界的演化速度一样。那时,云球的存在就真的没有任何意义了。说实话,系统必须再次扩容,但我们的资金却跟不上。既然计算能力上不去,我们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限制计算量了。
所以,我们不得不对系统进行一些删减。张琦吸了一口气,仿佛在说一件需要努力才能说出口的事情,例如,我们删除了一些边远部落的存在,限制了云球总人数。您可能知道,一个云球人的诞生,会自动在系统的某个量子芯片中占据一个独立的区域,用于存储和计算。我们把这些独立的区域叫作脑单元。所谓五千万云球人,就是说我们系统中有五千万个脑单元。脑单元会隔离自己的计算资源,拒绝其他功能的访问。这导致大量脑单元的存在,会急剧侵占总体计算资源,其他功能可以使用的计算资源大量减少。所以,我们不得不删掉一些部落,这意味着释放了一些计算资源给其他功能用,比如基础物理系统、基础化学系统或者应用层的大气环境系统等等。然后,除了太阳系以外,我们也彻底删除了对银河系的模拟,更不要说宇宙了。毕竟,那些模拟本来就不是十分准确,参考价值并不大,也不是我们的主要研究方向。而这样做,就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这些功能的计算需求。
听起来各个子系统都独立运作王陆杰问。
不完全是,云球人的脑单元是这样。一些高级动物也有脑单元,不过占用资源比较小,它们也是这样,完全并行计算,相互之间隔离和独立。但是,大多数计算能力相对要求比较低的功能,或者还没找到对应量子算法的功能,只能用传统计算方法进行,那就不是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