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章
手指,轻轻滑过照片的塑封膜,翻到下一页。从这里开始,他能清晰地感觉到,富察·德麟的笔迹,明显变得急促、有力,仿佛要将那份铭刻在他脑海中的、震撼的记忆,毫无保留地倾泻于纸上。

    “……七月廿九,夜。是日无风,海如平镜。舟泊于‘长腰屿’外海,待风起而行。是夜无月,星斗满天,朗然如洗。水天一色,漆黑如墨,静谧无声,唯闻水手梦呓。亥时初刻,同行诸人或眠或弈,余因心绪不宁,独坐于船尾楼台,观星斗以遣寂寥。”

    “忽焉,西北天际,毫无征兆,天开一目!其状非圆非方,初为芥子微光,瞬息之间,光华万丈,亮如白昼,竟将万里海疆、千重云帆,照如水晶琉璃,毫发毕现!其光之盛,远非雷电可比,舟上水手、兵丁皆于睡梦中惊醒,奔走呼号,不知所措,更有甚者,以为神人降世,伏地叩拜,不能自已。余亦骇然,肝胆俱裂,几欲伏地,幸尚存一丝清明,方强撑立于当场。”

    “目中,有巨火坠。其体大如山岳,其色初为赤金,如熔炉之铁,后转青白,亮逾烈日,光焰灼灼,不可逼视。其身后,拖曳百丈长尾,尾分五彩,如孔雀开屏,瑰丽无方。其势迅疾无伦,携雷霆万钧之威,以倾天之势,向东南陆地方向,狠狠砸去!”

    “坠落途中,其声先至。初为尖啸,如鬼神夜哭,令人心胆俱寒。继而,声如万马奔腾,又如千军呐喊,最终,化为山崩地裂之巨响,隔百里之遥,仍震耳欲聋,几乎将余震晕过去。舟船亦随之剧烈摇晃,浪涌如山,若非船工经验老道,及时稳住船锚,恐早已倾覆于这无名之浪中。”

    “火坠于内陆密林,光焰顿敛。天地,复归黑暗。然大地之震颤,如地龙翻身,自东南方向,滚滚而来,持续一炷香方止。有焦糊之气,浓烈刺鼻,乘风而至,经久不散。当夜,无人再敢安睡,皆聚于甲板,面无人色,望东南方向,彻夜祷告上苍。余亦心惊胆战,终夜无眠,方知天地之威,鬼神之能,非人力所能揣测。我辈读书人,所知所学,于此等天地伟力面前,不过是沧海一粟,夏虫语冰,可笑,可叹。”

    “次日,风起,舟行。遣人登岸,询于当地土人。土人皆以手加额,向天跪拜,言辞惊恐,不能成句。良久,方有一年长巫师,告于我等。言,此乃天神之怒,掷下‘天火神矛’,惩戒世间罪恶。其坠落之地,乃森林之禁区,被其族人,世代称为‘神弃之地’。方圆百里,百年之内,草木不生,鸟兽绝迹,人畜近之则化为脓血,暴毙而亡。其族人,世代皆不敢踏入半步。观其神色,非为妄言。余心甚异之,感此事非同小可,特于航海日志之外,私笔记下,以待后日考证。”

    林默缓缓地,反复地,将这段文字,在心中默读了三遍。

    每一次读,他都感觉自己的血液,在血管中奔流的速度,又加快了几分。他的每一个神经末梢,都因为这段文字所描绘的、那种毁天灭地般的壮丽景象,而兴奋地战栗起来。

    这不是神话,更不是夸张!

    作为一个与陨石打了十几年交道的人,他能从这段充满了敬畏与恐惧的、属于二百年前的古老文字中,解读出惊人的、准确的、完全符合现代科学逻辑的物理信息。

    他站起身,在书房里来回踱步,大脑,如同高速运转的处理器,开始对这段文字,进行逐条的、冷静的“解码”。

    “天开一目,光华如昼”——这是典型的、超大质量陨石以极高速度(通常在每秒11公里到72公里之间)进入浓密大气层时,压缩前方空气,使其温度瞬间升高至数万摄氏度,从而产生的等离子体鞘,也就是“火流星”现象。其亮度,完全可以超过满月(视星等-12.7),达到-20甚至更高,足以在黑夜中,将大地照得亮如白昼。

    “其色赤金,后转青白”——这是火流星在不同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天星MH370简介 >天星MH370目录 > 第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