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指挥使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大人,这为人处事啊,要学会变通。
”裴昱臣的眼神晦暗不明,他轻启薄唇,慢悠悠地说道:“说来听听。
”许主簿还以为这榆木疙瘩开窍了,满面笑容地劝道:“大人,官大一级压死人,您区区一县令,哪里能抗衡得了背靠姚相的杜知州呢?您大可以向知州大人服个软,名利双收指日可待呀!”裴昱臣敛下眼睫遮住眼底的讥讽,他声音清冷道:“名利?徐家人追随了杜大人,我也没见他们飞黄腾达。
”许主簿的脸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好处自然是有的,徐家可是被委以重任。
”裴昱臣适时表现出动摇:“口说无凭,我怎会信你的一面之词。
”许主簿摸着下巴说道:“大人,三日后辰时,你来徐家一趟,自会知晓我说的是真是假。
”“好。
”虚与委蛇了半晌,裴昱臣终于听到了自己想听的话,许主簿定下的时间刚刚好,也省得他变动计划了,万事俱备,只等那人来了。
——两日后的半夜,一队伪装过后的人马向着临海县疾驰而来,秘密潜入县城后,叩响了县衙的后门。
门内等候多时的裴昱臣令青竹打开了门,十几人身披斗篷,直挺挺地站在门外,气势十足。
裴昱臣躬身相迎,赶忙上前行礼,“严大人,夜深露重,快请进。
”严清肃摘下兜帽,朝他微微点头,算是回礼,而后径直踏入门内。
此人正是奉皇命前来督查案件的严指挥使,他身着锦袍,腰佩长刀,面容冷峻,目光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毅。
“贤侄,许久未见,别来无恙。
”严清肃打量了一番身侧的男子,他并未消瘦,反倒是壮实了不少,想来这临海县的日子不算太糟。
“严伯伯,我一切都好,不知我师父他老人家身体可好?”裴昱臣换了个更亲近的称呼,他与严伯相识多年,私下里关系熟稔。
严清肃说道:“他好着呢,就是心里非常记挂你,临出发前,老袭特意来找了我一趟,叮嘱我来瞧瞧你有没有遇上心仪的女子。
”“……”裴昱臣无语凝噎。
前段时日,他向师父寄了封信,言明事态紧急,需要严伯亲自走一趟。
结果,他今日收到的回信里,除了提了一嘴严伯两日后到外,通篇都在询问他的终身大事如何了。
严清肃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你师父已经让你师母把京城未婚的适龄女子都挑了个遍,就等你回京后去相看了。
”裴昱臣一听这话,脸都黑了,“那我还是留在临海县不回去了。
”“净说胡话,待朝中形势稳下来,你定然是要往上走的,你忘记了你的凌云壮志了?难不成你想一直做个小县令吗?”严清肃摇头失笑。
裴昱臣的脸色变了又变,脑海中浮现出一名女子的笑脸,他发现提及离开临海县,他心里总是有什么东西难以割舍。
严清肃没把他的话当真,只以为他是在说气话,两人一路走到书房,关起门来,商量起了正事。
“你是说徐家人邀你辰时去,是要为你介绍倭人的?”严清肃面露诧异。
裴昱臣一边沏茶,一边说出自己的猜想:“许主簿口中的重任,除了卖盐给倭寇,再无其他。
”奸商与倭寇怎么会满足区区两袋盐的交易呢,他们要想把生意做大,临海县势必会迎来更多的倭寇,这肯定需要县令的配合,控制城中百姓。
今日一行,是明晃晃的鸿门宴,裴昱臣大概也能猜到,他要是不答应,八成是没法活着走出徐府的。
只是徐家人怎么也不会想到他早已联系上了京城中的指挥使大人,要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