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刻板手艺
会儿又站得直直的,好像腰子亦不疼了。
“我倒有一个书铺可以推荐给你”梁知远话音未落,被皇帝打断,皇帝转身看了众人一眼,问喻道成。
“肃北的使臣据说已到了,你们内阁定了谁去接应?”喻道成上前一步,拱手作揖,“鸿胪寺卿与礼部周海源周郎中前去接应,可对方还来了一位王爷,咱们这边”喻道成看了看周遭,“恐怕我们亦得遣一位王爷和大臣出迎。
”八王爷旋即接话,“让梁知远去么,他十二岁便上阵,对肃北了解着呢,况且先前还去边城通县任过职。
”右都督项施琅立即接过话,“陛下,听闻对方来了阿木尔汗的亲兄弟,怎么也得派个皇子去,才不失礼数。
”陈王在一旁不紧不慢地抬着袖子辩驳,“皇子身份尊贵,何必如此抬举他们!我看就派梁知远去吧。
”皇帝同喻道成两两对视,心知肚明,迎接使臣的人选,一要气宇轩昂、气势磅礴,二要能言善辩、能文能武。
眼下没有更合适的大臣人选,除了梁知远。
只是,这里只有兖王和陈王,皇帝不好分说,将视线转向兖王,
“你看呢?”兖王自认为在皇子中,不算最能干的,也尚不如梁知远,眼下太子并未在明府,自己理应收敛,不去争抢。
虽说常年跟着太子,可心思还是个活泛的。
而皇帝开口询问他,他清楚陛下不过是稍微给了他面子,实则是希望他主动把机会让给陈王。
毕竟,陈王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兖王虽然很想替太子争取,可眼下不是最好的时机。
为保住面子,兖王立即回应,“身为父皇的儿臣,理应替父皇分忧担责,无奈前两日偶感风寒,阵阵发热,恐怕此事还得五皇子陈王更为合适。
"陈王听罢,一脸悻悻然,心想这个兖王还不算呆板。
陛下见自己的儿子识趣得紧,很是欣慰,抬手往左边的一方案几指了指,“可行,那就你来代朕拟圣旨。
”这下,陛下一碗水端平了!一个时辰后,明府正殿便人满为患,皇帝手中拿着肃北与南朝谈判的文书,神色幽幽地看向底下的人,几位伴驾的阁老重臣均坐在一侧。
梁知远迎接完使臣后,回到明府正殿,双方一番交谈在和气的氛围中结束,梁知远完成任务后,借故出去透风。
他很快避了人,躲去暗处招来暗卫,面色冷然,“书行简禄存现在如何?”暗卫答道,“户部大人怕他出事,连夜将他送回了临京城的家中静养。
”“你派人给我盯紧了。
”梁知远吩咐完,大踏步回走,往招待使臣所在的凝云宫去,这一夜的明府行宫格外热闹,好久没有这般有人气了!朝臣与时节觥筹交错,推杯问盏,姑娘少爷在行宫的亭子里投壶喝彩,喧嚣声在五彩斑斓的烟火中绽开。
这是书集园游会最后一个夜晚,如果没有简禄存的驱赶,沈书韫或许还在明府行宫周边欣赏着烟花,感受着喧闹的夜色,只可惜。
夜风穿过窗纱吹了进来,将油灯吹得忽明忽暗,在这片朦胧的黑暗中,沈书韫拨弄着一方砚,不知梁大人今夜在哪里?明府,还是临京?而后,又后知后觉惊讶于自己怎么无端想起这么个人,可不知为何这个人,他就平白无故从脑子里钻了出来。
或许,是那一夜梁知远搂过她的腰,救过她的命,时间一长,脑子里便将这些点点滴滴都串成了线,汇成了一条绵延不绝、或明或暗的河流。
明府凝云宫内,肃北的使臣,此时正向南朝皇帝描述来此的见闻。
蟠龙座上明黄袍披身的皇帝,端坐着,没了以往慵懒侧躺,而是正襟危坐,听底下一位丰神俊朗的男子陈述。
“南朝真是才辈出,前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