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苑闹笑话
诉说着它的年岁。
旁边是两眼灶,可以放置两口大锅,这里原是王举人母亲的“战场”,他的母亲亦靠制卖豆腐,将王举人拉扯大,并一直支持他的科考之路。
并且,对周围人亦是友善相待,所以,从始至终,他母亲操持的豆腐生意都特别好。
可很奇怪的是,王举人学问再深厚,每一次考试总会出现各种突发事件,以至屡屡落榜,但她的母亲依然鼓励他继续科考。
直到王举人五十岁的一年,才勉强考中了一个举人,亦是这一年,他的母亲与世长辞了。
王举人为了纪念他的母亲,将天井、石磨都保存的很好,希望有一天需要之人再次重启她们。
听说苏二娘亦制卖豆腐,想要借此租房卖豆腐,王举人欣然答应。
他甚至一度认为是母亲在天之灵,在引导他,继续将她老人家“与人为善、勤劳致富”的理念发扬光大。
所以,看在同为卖豆腐的女子,他便二话不说,爽利地租了。
只要答应将它们尽量保护好,便是极好,也算是母亲善意的“另一种传递”。
天井的左侧原是书房位置,当年王举人为了照顾母亲,主动将此摆了两盘石磨。
磨盘上似乎还有经年累月留下的点点豆腐渣痕,在光亮中泛着shi润的光。
墙角用作置放竹篓和箩筐的地儿。
苏二娘的豆腐作坊就设在这前院,宅子的一楼被改造成豆腐铺面。
原本的厅堂里,王举人题写的“宁静致远”的匾额下,如今摆着三丈榆木条案,上面便可摆作一块一块的豆腐。
靠墙的博古架上面,青花瓷换成了大大小小的陶罐儿,里面打算盛放酱油、豆豉和各色酱菜。
穿过厅堂,往后院去,要经过一条窄窄的走廊,这里原本挂着王举人祖宗的画像,如今空了,柳摇金建议换成了晾豆腐用的竹帘。
后院比前院可幽静多了,一株老梅斜倚在墙角,树下摆放着石桌石凳子,这里是品茶会友的雅处。
其实这一处,是他们二人专门为沈书韫预留的,就她自己安排咯!“七雅书铺”后院会客的地方,实在是太寒碜了,倘若以后生意做大了,还在小院会客,亦配不上她沈老板,他们是这般打算的。
宅子的精华,定数二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