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夺书
    仰州三月,烟柳如画。

    新荟斋门前的青布幌子在徐徐春风里不时晃动。

    斋内茶香氤氲。

    对着满座闹哄哄高谈阔论的人群,徐昀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她扯了扯身边男子的衣袖,“‘迩安远至’?不就是过几日皇上要南巡到仰州么,现在这些人就开始拍马屁。

    哥哥,我看他们比的是阿谀奉承,不是诗才。

    ”徐昉手中折扇“啪”地轻敲在徐昀帽上,“慎言。

    ”他从二楼环视四周,忽见几个蜂腰削背却扮作书生模样的男子从门口进来,于是端起茶盏来一饮而尽,留下一小锭纹银在桌上,拉着徐昀便出了新荟斋。

    “以后此地咱们少来。

    ”来到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徐昉低声在徐昀耳边说道,“莫名多了些生疏面孔。

    ”徐昀眼中流露出几分不耐,对哥哥话中所提并不在意。

    “你带我找个不闷的地方呆会就行。

    可惜从前新荟诗集,大家谈诗论道,好不风雅。

    ”她扶了扶歪斜的幞头,将几缕青丝从鬓边溜出的青丝理回去。

    “你不是说前面的书肆新进了不少古籍?我们去瞧瞧?”望着身前身着石绿色直裰、腰间悬挂羊脂玉佩的“少年”,徐昉暗想,这套他少年时的旧衣,在妹妹身上竟意外地合身。

    纵然眉目清秀了些,身量也不高,但乍看之下,旁人只会当是个俊俏的小公子。

    见这装扮毫无破绽,徐昉原本想要制止她乱跑的手又收了回来。

    女儿家久居深闺,偶尔出来透透气也无妨。

    自从母亲去世,父亲便鲜少过问徐昀的管教,许是不忍面对这个神似母亲的女儿。

    这些年来,便是他伴妹妹一同长大,诗书礼乐倾囊相授;又觉深闺所限太多,故从小便带她出来见些外面的天地。

    徐昀如今已到及笄,出门更要当心,故而要扮成个小公子,免惹搬弄口舌之人的注意。

    转眼间进了书肆。

    甫一进门,混合着墨香与檀木的气息便扑面而来。

    徐昀眼前一亮,她按捺住雀跃的心情,不等徐昉,自己就轻手轻脚地钻进书架之间。

    徐昉在里间的茶案旁落座,要了壶碧螺春。

    跟在一旁的小厮元锦凑近低问:“三小姐独自走动,要不要小的…”“无妨。

    ”徐昉瞥了眼静谧的书肆,只有三两书生在轻声交谈,“让她自在会儿。

    ”又正色道:“记住,是三公子。

    ”元锦连忙点头:“是,是。

    ”书肆里并没有几个人影,徐昀也就放心轻快了脚步。

    虽说祖父是致仕翰林,徐家算得上世代书香,藏书不说万卷也有上千;但在家中小小藏书阁里翻书,哪有到外边书肆里随意快活。

    更何况家里翻来覆去只是四书五经,圣人之言虽好,看多了也烦腻。

    徐昀暗自思忖,总听说这家店里有老板收集来的古籍,怎么四处不见呢?她这些年虽出来惯了,但性格使然,和徐昉总护着的缘故,她在人前甚少说话。

    故而她不敢轻举妄动去问掌柜,只自己目光一遍遍扫过店里藏书,又钻来钻去搜寻。

    直到转过一个屏风,在角落边上,才见一个乌木小书架静静立着。

    架子不大,徐昀的目光立时被顶层一本靛蓝封面的《南华经》吸引,那书脊上赫然钤着“郭攸批注”的朱文小印。

    这位前朝名士以阐发道家玄理著称,传世手笔可谓凤毛麟角。

    如今理学盛行,连道家典籍都难得一见,更遑论这等珍本。

    徐昀心头一热。

    虽说对道家之学并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哪敢与君绝简介 >哪敢与君绝目录 > 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