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个问题。
顾砚清看了我一眼,眼神里有些犹豫。
我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
他深吸一口气,接过纸笔,手腕沉稳,在纸上写下一道题。
请论‘苛政猛于虎’与朝廷‘盐铁专卖’之利弊。
这道题,既考经义,又考时政,是典型的科举难题。
沈文看了一眼,嘴角露出一抹轻蔑的笑。
这种题目,我早已烂熟于心。
他说着,便洋洋洒洒,引经据典,从孔子见哀公,一路说到汉武帝的盐铁论,写了满满一页纸,文采斐然。
婆母在一旁看得眉开眼笑,不住地夸赞。
看看!看看人家阿文!这才是读书人的样子!顾砚清,你学着点!
顾砚清捏紧了拳头,没有说话。
沈文写完,得意洋洋地将文章递过来。
砚清堂弟,弟妹,请指教。
我没接,只是看着顾砚清。
夫君,你来答。
顾砚清闭上眼,我教他的三段论、关键词法、正反论证在脑中飞速闪过。
他猛地睁开眼,提笔就写。
破题:政之苛,非在名,而在实。盐铁之利,在国,弊在民。
短短两句,直指核心。
沈文的笑容僵在了脸上。
顾砚清继续写。
一、利在国库。盐铁专卖,可迅速聚敛财富,充实国库,以应军国大事,此为‘利’。
二、弊在民生。官营低效,层层加价,民不堪重负,此为‘弊’。官商勾结,易生腐败,动摇国本,此为大‘弊’。
三、结论:欲兴利除弊,当改‘官营’为‘官督民营’。朝廷出策,定税,监督。民间经营,自由竞争,让利于民。如此,国库可增收,民生亦可解困。
他写得很快,字数不多,不过两百余字。
却条理清晰,层层递进,不仅分析了利弊,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写完,他掷笔于桌,发出当的一声脆响。
整个屋子,鸦雀无声。
婆母不懂文章,但她能看懂气氛。
沈文的脸色,已经从刚才的得意,变成了铁青,再到煞白。
他死死地盯着顾砚清写的那篇短文,嘴唇翕动,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顾砚清的文章,像一柄重锤,狠狠砸碎了他的骄傲。
他的长篇大论,在顾砚清这篇精悍短文的映衬下,显得空洞而浮夸,像一堆华丽的垃圾。
这……这不可能!
沈文失声叫道。
顾砚清,你……你一定是抄的!你从哪里抄来的策论!
顾砚清冷冷地看着他。
沈堂兄,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乱说。这题目是你我当场而定,我又能去何处抄袭
你!沈文被噎得说不出话。
婆母终于反应过来,她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脸上满是不可思议。
她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居然把镇上最有名的秀才给比下去了
这……这是怎么回事
我拿起顾砚清的文章,轻轻吹干墨迹。
婆母,这说明夫君不是没本事,只是以前没找到正确的法子。
我转向沈文,笑得像只狐狸。
沈秀才,你说我夫君这‘斯文扫地’的法子,效果如何
沈文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像是开了染坊。
他今天本是来看笑话的,没想到自己却成了最大的笑话。
哼!不过是些哗众取宠的歪理!科场之上,讲究的是根基和文采!你这种投机取巧之法,必定会名落孙山!
他撂下一句狠话,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