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赵括代替了廉颇。
赵括虽然熟读兵书,但缺乏实战经验。他来到前线后,改变了廉颇的作战策略,主动出击。白起则采用了诱敌深入的战术,佯装败退,将赵军引入了包围圈。然后,白起切断了赵军的粮道和退路,将赵军围困了四十多天。赵军粮草断绝,士兵们饥饿难耐,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赵括无奈之下,亲自率领部队突围,结果被秦军射死。赵军失去了主帅,军心大乱,四十多万赵军向秦军投降。白起担心这些降卒会再次叛乱,于是将他们全部活埋。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最惨烈的一场战争,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
3
政治旋涡
在各国的政治舞台上,除了纵横家和将领之外,还有一批政治家和谋士,他们在各国的政治斗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秦国,宣太后和魏冉掌握着大权。宣太后是秦昭襄王的母亲,她工于心计,善于权谋。魏冉是宣太后的弟弟,他在秦国担任相国之职,手握重兵。他们两人在秦国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对秦昭襄王的权力构成了威胁。
范雎来到秦国后,得到了秦昭襄王的赏识。范雎向秦昭襄王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即秦国与远方的国家交好,先攻打与秦国接壤的国家。同时,他还建议秦昭襄王削弱宣太后和魏冉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秦昭襄王采纳了范雎的建议,免去了魏冉的相国之职,将宣太后幽禁起来。从此,秦昭襄王掌握了秦国的大权。
在齐国,孟尝君田文是著名的政治家和谋士。他门下养了三千门客,这些门客来自不同的阶层,各有各的才能。孟尝君凭借着这些门客的帮助,在齐国的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然而,孟尝君的势力过于强大,引起了齐闵王的猜忌。齐闵王免去了孟尝君的相国之职,孟尝君被迫离开齐国。
孟尝君来到魏国,被魏昭王任命为相国。他联合秦、赵、燕等国攻打齐国,齐国差点被灭国。后来,田单用火牛阵打败了燕军,收复了齐国的失地。
4
英雄末路
战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但他们的命运却各不相同。有些英雄人物在历史的舞台上大放异彩,而有些英雄人物则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白起是秦国著名的将领,他一生征战无数,为秦国的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白起的功劳引起了范雎的嫉妒。在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想再次攻打赵国,白起认为此时赵国已经做好了准备,不宜进攻。秦昭襄王不听白起的劝告,派王陵率领秦军攻打赵国,结果秦军战败。秦昭襄王又想让白起挂帅出征,白起称病不出。范雎趁机在秦昭襄王面前进谗言,说白起有谋反之心。秦昭襄王大怒,赐死了白起。
廉颇是赵国的名将,他与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被后世传为佳话。然而,在赵孝成王死后,赵悼襄王即位,他听信了郭开的谗言,免去了廉颇的职务。廉颇被迫离开赵国,来到了魏国。后来,赵国受到秦国的威胁,想重新起用廉颇。赵王派使者去魏国看望廉颇,看他是否还能打仗。郭开贿赂了使者,使者回来后对赵王说:廉颇将军虽然年老,但饭量还不错,只是一会儿工夫就上了三次厕所。赵王认为廉颇已经年老体衰,不能再带兵打仗了,就没有再召他回国。廉颇最终在楚国郁郁而终。
李牧是赵国后期的名将,他多次打败秦军的进攻,保卫了赵国的安全。然而,秦国使用反间计,让赵王迁相信李牧谋反。赵王迁派人杀死了李牧。李牧死后,赵国失去了最后的屏障,不久就被秦国灭亡了。
5
统一曙光
经过多年的征战和兼并,到了战国末期,秦国的实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秦王嬴政即位后,他雄心勃勃,想要统一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