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93章 出岔子了(九)
生之后,一时传遍整个商城南乡,特别是在丁家埠,传得很邪乎,传得丁家埠大人小孩都知道。

    哎,还是商城这个地方文艺比较发达,商城歌舞特别出名,估计就是这个时候发展的——什么商城花鼓灯,商城小调,还有黄梅戏等,经常在四里八乡演出,耳濡目染,对小孩子也有熏陶,有些调皮的小孩没事的时候,不管是捉迷藏,还是演戏,都拿这个事情创作。

    在丁家埠小巷道,经常有一个小孩对着另一个小孩,把裤子提上来,露出大白腿,问:白不白?

    另一个小孩子,赶紧跪在地下,仰着脸,装着一副很痴迷的样子,还闻一闻说,白,像雪一样白。

    不对不对,我们词里不是说好的,要说像老母猪肚皮那样白吗?

    我不想那样说,说了就想吐,很难受的,就是夜晚睡觉,在床上都要吐。

    好,随你,我再问你,香不香?

    想呀,太想了,差点把我想死了。

    你个狗娃子,咋不上戏呢?我是说“香”,不是“想”,等吗?香,是味道。不是味道,你闻一闻干吗?

    哦,你看我,好像跟那个副团总一样,想歪了,好好好,我记住了,再重来。

    我问你,咋个香法?

    像大别山的桂花一样香,到处都飘着香呢。

    你奶奶的,咋总是自作主张,加戏呢?

    我这样说,还不好吗?

    行行行,我问你,你说香,我给你一枪,还敢说吗?

    另一个小孩看到这边挺热闹的,也跑过来了,赶紧跪下说,小姐,小姐,你就是打死我,我也想闻一闻呀。

    哈哈哈,哈哈哈。

    都把这件事当成了乐子,还有人准备写唱词,编入黄梅戏。

    可就在都知道的时候,黄玉山主动找到杨晋阶,赔礼道歉,还说,每年上供,逢着节气,黄家犒劳民团。

    这件事搞得,都云里雾里,都不知道黄玉山这是搞的哪一出了。

    杨晋阶和张瑞生也都十分纳闷,纳闷,咋办?问呗。守着副团总吴成格,小队长周维炯,杨晋阶问,玉山呀,想不到呀,你这是?哦,不想说,就算了,只是,你家闺女呢?

    没想到,黄玉山矢口否认:我哪有这么个闺女,巧合,不知道从哪儿来的,就认我是她爹,不,干爹,还说,她就叫黄三姑。为何会这样,我也想不通,仔细想,是想骗财。我算明白了,拿钱消灾。那件事后,我就给了她“一巴掌”,打发她走了。她也觉得为黄家挣了面子,收下礼,当天就离开了。

    真的?

    真的。

    这就奇了,听瘪头说,小时候,你家确实有个姑娘,三姨太生的,特水灵,因为是三姨太生的,就叫三姑。三姑读书非常喝书,还在私塾上过,后来,去开封师专,那地方有个开明人士林伯襄,在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当过校长,很多商城人都考到他那个学校。至于后来,瘪头在武汉大街上也见到过,没说话,当时穿的是军服,也不敢认。都知道瘪头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他这么说,是三姑,没错呀。

    哎,不知道咋搞的,这年头,同名同姓的人多。但是,俺家闺女,属温良贤淑型,咋能像这个野马样,再说了,那天对张团副说的话,要是俺闺女,能这样吗?周老弟,你也是看着俺闺女长大的,你说说,这点,是不是不一样呀?

    都面面相觑,都不再说话。

    都不知道黄玉山罐子里装的是什么药。

    此地无银三百两,听了黄玉山描述,周维炯心里更有数了。

    周维炯看着黄玉山,笑笑,点点头说,是不一样,不过,你闺女,就是那个叫黄三姑的,在哪儿?要是能消除团总疑问,叫过来,看看不就知道了。

    也是,要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别之巅简介 >大别之巅目录 > 第93章 出岔子了(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