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13章 暴动了(六)
,你先检查一下,跟那几个先生合计合计,看咋治疗,需要什么药物,你跟我说,我让英子找。

    英子知道?王药师说。

    英子学习过,在杨晋阶家,他家专门有个吴医生,还有个医疗点,里面医药齐全,还有西药。我问西药是从哪里弄来的,张瑞生说,是黄玉山从水路弄来的,不知道真假,反正有。那东西,效果很好。至于吴医生,你也是知道的,在全县都很有名,我让英子找他去了,做做工作,一定会跟我们走的。

    好咧。

    把李梯云抬到隔壁,那儿,周维炯来时就看中了,决定作为临时医务室。

    医务室坐着四个人,还有俩戴着老花镜,但是,都好像很高兴,坐在那里,听吩咐,周维炯看了一圈,这些人都是丁家埠街道行医的,医术,大多都是祖传,也都是把脉问诊,熟悉的是中医。只有一人叫王晓波,从上海回来,他爹是丁家埠有名的理发师王寿山,住在街南头,有六间房,三间门面,门面租赁出去了。后面三间,加了一层,底层理发,二层住人。

    此人崇尚西洋科技,还说,别看一把剃头刀,那可是改变国人面貌的。喜欢调侃,都叫他“王一刀”,他还很骄傲,默认。

    他有一儿一女,都不太孝顺,常与他拌嘴。

    儿子最为突出,并说,又不是大清,理发,有个啥用,还不如学医,听说西医神奇,哪地方坏了,就把哪地方割去,就好了。

    他爹说,这叫挖肉补疮。这么一说,又一想说,跟我理发差不多,都是“剪刮铰”。

    为此,父子俩总是吵,总是辩论。英子去了,王晓波第一次看到英子,被英子气质迷住了,是英子的追随者,只要英子说的,他都相信。

    儿大不由爷,王晓波一定要学医,还是西医,到哪找?但是,儿子把此事当成自己的一生追求,当成梦想,当爹的也没办法。刚才这年黄玉山到上海。通过黄玉山,就把王晓波带到上海,找洋人学西医。现在回来了,赶上丁家埠民团起义,英子做了一番工作,王晓波很乐意参加了gcd。

    他女儿叫王凤娇,长得跟一朵花一样。住二楼,不能开门,因为一开门就闻到一股油味,就骂。他爹听到了,就说,我这是救国,你骂谁?

    王凤娇说,你也能救国,简直笑话。你要知道,就是把头割掉,那脑袋还是脑袋,是变不了的。这话听起来是气话,不太入耳,但仔细琢磨,也很有道理。

    王一刀思索后问,那你说,咋样才能改变脑袋?

    他女儿说,脑袋,要是不装思想就是一盆面糊子。大清朝咋败的,不就是脑袋不变搞败的吗?你听听戏文里唱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你理发,能想得出这样的句子?

    王一刀一想,对呀,就把女儿送到汤家汇杨晋阶家,拜张素华为师,学习黄梅戏,如今成了台柱子。

    周维炯打下了汤家汇,张素华离开了,黄梅戏班就由英子当班长,还有张素华立下的字据,所以,王凤娇就跟着英子来到这里。

    王晓波给李梯云检查完后说,没事儿,皮外伤,包扎好,消炎,过几天就好了。

    消炎,啥叫消炎?

    王晓波没法讲,就说,中医也知道。

    让中医熬了付汤药,给李梯云喝。

    李梯云听说没事,就要爬起来,摸摸脖颈,还有些痛,坚持着,让人扶着来到詹谷堂屋里说,事情紧急,已经过去一两天了,有些事需要研究。我作为县委书记,必须履职尽责。对于起义后的工作,开会商量一下吧。

    詹谷堂连续点头说,梯云考虑对,但是,也不在乎这一时,我问你,咋受伤了?

    别提了,李梯云指着王泽沃说,要不是王委员,我就没命了。唉,漆树贵民团,那个王仁蒲,自己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别之巅简介 >大别之巅目录 > 第113章 暴动了(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