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7章
    第7章

    原本刘伯温心如槁木,听了这话不禁愕然,或许转机就在他一念之间

    请陛下三思,杨宪族人也是其罪当诛啊!

    李善长果断反对,他好不容易抓着浙东派的错处,岂容余闲成为落网之鱼。

    唯有杀鸡儆猴,才能狠狠挫伤对面一派的士气。

    谁敢与淮西派争权力,就得先想想家人,皆会步入杨宪族人的后尘。

    都不必再争!

    忽然,朱元璋不容置疑的阻止,又对刘伯温说:还想再推三阻四么

    刘伯温若有所思,苍老的面容越发肃然。

    不管保不保此人,李善长横竖都要找麻烦。

    而杨宪犯错再大,说到底也曾是个梦想治国平天下的赤诚儒生。

    杨宪族人本无罪,倘若自己再坐视不理,实在有违文人风骨。

    刘伯温定了定,浑然不理李善长灼热的视线。

    回禀陛下,臣先前不说,正是担忧有韩国公之论。

    平常人观天象,只观其表,不究其根本。

    而这份记录......

    刘伯温双手捧起纸张,眼神坚定地看向前方。

    已然撕开大明的遮羞布,侥幸某些装睡的人。

    再想粉饰太平,晚了!

    一时间,满座寂静。

    李善长听后,没想到对方竟自乱阵脚,拿着一卷疯言疯语奉为真理。

    这跟自断臂膀有何区别!!

    朱元璋知道两虎相争,另一方肯定坐不住了,看向李善长。

    李先生,你好像有很多话想说

    思考对策的李善长心中默念:...只要能把对面置于死地,我都想说。

    朱元璋又说:不必拘束,咱今日不论虚礼,就论这张纸的道理对不对。

    李善长昂首观摩,思考着皇帝怎么跟平时不太一样。

    他哪里知道,陛下探讨国运是假,敲打淮西派才是真。

    淮西派与浙东派,分属大明朝堂两端,借着国事相争权力,天天上演你方唱罢我登场。

    浙东派因杨宪牵扯出一大波人,正是元气大伤的时候。

    偏偏刘伯温急流勇退,连力保杨宪争出头都不敢,一下子寒了不少文官的心。

    眼瞅着李善长地位日渐牢固,朱元璋又动了打压的心思。

    没等李善长开口,刘伯温就想好对策。

    谢陛下隆恩,臣支持余闲,并非张口就来。

    余闲提及的风调雨顺期与冰雪严寒期相互交加,是在史书上出现过三次。

    最早可追溯至《竹书纪年》。

    西周孝王七年,江汉俱冻,大雨冰雹连月不止,从那以后极寒天气屡见不鲜。

    连年天寒,逼得犬戎南下进攻,最终西周灭国。

    而这,就是第一次冰雪期!

    灭国

    中原腹地受了灾,外加游牧逼近,岂非内忧外患!

    前元虽然深受打击,但如果草原各部遭遇风雪,再联合起来南下,那棘手程度就是过去两三倍了。

    朱元璋微微正色,让刘伯温别停。

    史书所记,下一个冰雪期,自汉武帝起,发展至三国魏晋。

    汉武帝虽内强皇权,外服五夷,可天灾也最多

    元狩年号期间北部频发雪灾,天下饥荒不断,关东十余郡县男女老少被逼无奈,只能人人相食。

    三国时更是诡异,吴国境内气温骤降,惊现六月飞雪!

    距离我朝最近一次的冰雪期,乃是大宋。

    仅《宋史》记载,宋朝建都后,国内雪灾超过七十次。

    各地民多冻死,京兆府周边庄稼消亡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我教朱棣屠龙,老朱人麻了简介 >大明:我教朱棣屠龙,老朱人麻了目录 > 第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