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姑父病世离京去奔丧 路见不平勇救琵琶女
表弟平时玩的一把钢锏。
要了人家的东西自然要被父母责备,薛夫人一顿絮絮叨叨的批评,高偃赶紧制止,说:“在人家家里,少说两句。
”刚来还没过多久天就黑了,高嬍的婆婆让下人煮上饭,说:“炒几个小菜,别让人家嫌咱们的饭不好吃,人家大老远的好不容易来了。
”吃完了饭,两个表弟跑来玩,问高易:“你们一路上走了多长时间。
”高易说:“差不多四个时辰,你们从来没坐过这么长时间的马车吧。
”两个表弟点点头,说“将来我们也去京城看看。
”薛夫人说:“等你们大了就去京城考状元。
”高偃责备道:“将来的事将来再说,你们俩现在在家给你们的爹好好的守孝,哪也不许去。
”第二日早上,高嬍和婆婆在灵堂前烧纸,婆婆忍不住又开始嚎哭起来,高嬍一边烧纸一边抹眼泪。
不多时,同族的亲戚,还有从外地赶来的亲戚,也纷纷进了院子。
长辈们跟婆媳俩说着安慰的话,有的也忍不住在抹眼泪。
晚辈们则穿着素服陆续进正堂跪倒磕头。
高嬍趁机向婆家的亲戚们介绍自己的兄嫂和三个孩子。
婆婆则感叹说:“哎呦,你们看她哥哥嫂子这三个孩子,长得多好啊。
”一个大妈问:“姑娘,有婆家了吗?”薛夫人尴尬的笑着说:“有了有了。
”高嬍的婆婆说:“人家许的可是北镇抚司的锦衣卫。
”围着的人一声惊叹:“啧啧,北镇抚司可了不得啊。
”有个人说:“哎,昌平州有个当官的不是被锦衣卫给抓了嘛。
”大家嘴里“啧啧”点着头,对锦衣卫这一身份充满了恐惧和敬而远之。
院子里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各自分工,忙着丧礼上的事。
卫家婆媳还要管着宾客的喝水和吃饭问题。
亲友们按照关系的远近开始守丧,年轻人也不敢到处乱跑。
一忙活起来时间过的真快,一天就过去了。
到了晚上,高偃夫妇跟高嬍的婆婆说:“明天我们就要回去了。
”高嬍的婆婆忙道谢:“今天可多亏了你们帮忙,怎么你们明天就走?”高偃笑着说:“明天必须赶回去。
”“什么时候动身?”“一大早,我们是卯时往这赶的,明天也卯时动身。
”“这也太早了。
”“没办法,一路上就得四个时辰。
”高嬍的婆婆感叹道:“你说这么多年没见了,好不容易来一趟就这么急着赶回去。
”第二天卯时,高家要走了,高嬍的婆婆提着一些礼品赶过来,说:“这么多年了好不容易来一趟,这点东西拿回去吧,这也是我们的礼数。
”临走时高灵均把钢锏放在了车夫旁边,怕她母亲看见了唠叨。
高家坐着马车往回赶,走了一半路程了,薛夫人口渴实在忍不住了:“一大早就往回赶我还没来得及喝口水。
”高偃不以为然:“谁让你不喝的,你要喝人家也没拦着。
”“我这不是走的急了吗?前面有没有喝水的地方啊?”高民说:“应该有。
”高灵均说:“往前走走看,这路上人来车往的,有的是喝茶的地方。
”再往前走,没看到茶肆,倒看见一家酒肆。
外面挂着酒幌子,拴着马,里面坐着几位贩夫走卒,喝着小酒,吃着小菜,听着小曲儿。
马车停在路边,高偃说:“我下去看看。
”下车后对赶车的下人说:“你先在这守着。
”走进酒肆,高偃看见几人坐着吃喝,一个中年男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