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49章 庸者谋事,智者谋局,谋局者,方成大器
    夜色弥漫。

    骑卒徐行。

    一声叹息,一声惦记:“刘备真是好运气,竟能得遇诸葛亮。此人才智,不弱于文若、奉孝,若能为孤所用,天下何惧?”

    曹操惦记“人贤”的属性再次激活。

    当然。

    在曹仁眼中,曹操又在“惜才”了。

    曹仁策马跟在曹操后方,差了半个马头。

    “左右茂林中,应该只是诸葛亮的疑兵,方才只需一拥而上,定可擒拿诸葛亮和关羽。”

    “司空为何又改变了主意?”

    曹仁不解。

    错过了这次机会,以关羽的武勇和诸葛亮的智略,很难再将二人生擒。

    曹操细眼灼灼,语气中有对诸葛亮的欣赏:“子孝又怎知,诸葛亮不是故意让你猜到?”

    故意?

    曹仁愣了愣。

    回想方才所见,诸葛亮全程没有表现出半分的惊慌,与十九岁的年龄格格不入,更像是一个历经沧桑世事且到了知天命年龄的宿将。

    “话虽如此,但刘备此去河北,不仅有关张为爪牙,更有诸葛亮为智囊,久必为大患啊。”曹仁语气中有担忧。

    关羽和张飞这两个万人敌就很难对付了,如今又加个诸葛亮,等于是猛虎在生出爪牙后又生出了双翼,愈发的难以对付了。

    假如曹仁得知:刘备这次去河北,除了关羽、张飞和诸葛亮外,还有庞统、徐庶、黄忠这三个智和勇都属于一流水准的文武,且河北还有个不弱于关张黄的赵云正在积蓄怒气值,估计拼了命都要劝谏曹操留下刘备,以绝后患。

    然而现实没有如果。

    曹仁并不知道刘备现在除了没基业外,身边跟了个断档第一线的ur卡事后诸葛亮,以及一堆ssr卡和sr卡。

    刘备喝醉后那句“备若有基业,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可不是随口虚言。

    听到曹仁的担忧,曹操再次大笑:“子孝多虑了。”

    “虽然文若、奉孝等人,皆言孤能击败本初,但本初兵力强盛远胜于孤,文武欲投本初者,又不知凡几。”

    “诸葛亮才智过人,能料大局,不杀刘岱、王忠,又密告袁绍欲袭白马,观其用意,乃是不希望孤被袁绍击败。”

    “只有孤赢了袁绍,刘备才有机会崛起于河北,成为孤的大患;反之,孤若被袁绍击败,刘备在河北自身难保,又何谈成为孤的大患?”

    “孤与刘备,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抛开私德不提,曹操军事才能在汉末三国是第一线的。

    单论军事才能,能与曹操一较高低的,只有诸葛亮能相比了。

    一部三国演义,半部曹操,半部诸葛亮,并非是在夸大其词。

    曹操是个很精明的人。

    在与诸葛亮的短暂交锋中,没有故步自封,而是因时而变,增加利益、降低风险。

    曹仁没有再问,而是低头琢磨曹操的话。

    想要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大将,不能只有勇略,还需要更高层次的能力:大局观!

    庸者谋事,智者谋局,谋局者,方成大器。

    另一边。

    诸葛亮在曹操引骑离开后,迅速撤回了部署在左右茂林的白毦兵。

    在与狭道另一端的白毦兵汇合后,又下令搬运乱石在道口处设置障碍,以防夜间宿营时,曹操又去而复返。

    刘备的家底不多,小心无大错。

    诸葛亮不能为了人前显圣就疏忽大意。

    帐外,夜色昏暗。

    帐中,烛光明亮。

    诸葛亮提笔研磨,将与曹操的交锋过程及结果,记录在案。

    头一回跟曹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简介 >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目录 > 第49章 庸者谋事,智者谋局,谋局者,方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