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润的玉石在夕阳下泛着冷光,九条螭龙雕刻得栩栩如生,张牙舞爪间尽显威严。杨辰的心脏猛地一跳,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脑海。
“扑通”
一声,杨辰重重跪倒在地,膝盖磕在碎石上,疼得他眼前直冒金星,但此刻他顾不上疼痛,抬头大声喊道:“明公!晚生确非仅凭奇门!实乃……
实乃观将军麾下士卒步伐,知粮草必在东北!”
这一声喊,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声音在寂静的营地中回荡,惊得众人皆是一愣,全场瞬间哗然。
曹操挑眉示意他继续,手中的倚天剑却依然稳稳抵在杨辰咽喉三寸处,森然寒意顺着剑锋传来,杨辰甚至能感受到皮肤被剑气割得生疼。他深吸一口气,胸腔剧烈起伏,强迫自己直视曹操那令人战栗的目光。汗水顺着额头滑进眼睛,蛰得生疼,可他不敢眨眼,声音虽微微发颤,却努力让每一个字都清晰有力:“将军治军严整,此乃天下皆知。晚生方才细细观察,将军麾下士卒,甲胄一尘不染,定是平日里勤加擦拭维护;然马蹄却沾满泥土,那泥土颜色深沉,与东北方土质相同。且观士卒行军,虽军容齐整,但马匹腹部干瘪
——
此乃长途运粮,归途负重,马匹疲惫不堪之象!”
这番话出口,周围的亲兵们忍不住交头接耳,眼神中满是惊讶。曹操身后,郭嘉原本轻轻摇动的羽扇骤然停摆,眼神中闪过一丝兴味;贾诩抚须的手指也微微收紧,目光如鹰隼般盯着杨辰,似要看穿他究竟有几分本事。曹操的眼神愈发锐利,却也有了几分探究之意。
杨辰见状,心中一喜,知道自己这一番推理说进了曹操心里。他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一咬牙,猛地扯开染血的
T
恤。布料撕裂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刺耳,露出的胸口上,用军刀刻下的简易地图虽然歪歪扭扭,还渗着血珠,但大致的山川走势、方位标注却清晰可见。“晚生虽不知乌巢确切方位,却以地脉走向推演出大致所在。方才对溃兵所言,不过是虚张声势,为的是脱身罢了!”
杨辰大声说道,声音中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然。
曹操的目光死死盯着杨辰胸口的地图,眼神中翻涌着杨辰看不懂的情绪。时间仿佛在此刻静止,只有微风拂过旌旗的猎猎声,和杨辰自己急促的心跳声。良久,曹操突然大笑起来,笑声震得四周的空气都微微发颤:“好!好一个观人入微的书生!”
他收起倚天剑,负手而立,居高临下地看着杨辰,“你这一番说辞,倒是有趣。只是……”
曹操话音一转,眼神瞬间变得冰冷,“你如何证明,这不是你与他人串通,故意在此卖弄?”
杨辰心中一紧,刚燃起的希望差点破灭。但他知道,此刻绝不能退缩。他强压下内心的慌乱,指了指周围的铁骑:“明公若不信,可派人去问这些将士。晚生被乐进将军带来之时,一路上观察甚细,还曾与几位士卒交谈。他们虽未明言,但言语间透露的信息,与晚生的推断不谋而合。”
说着,杨辰望向人群中的几个士卒,目光坚定。
被他望到的士卒们先是一愣,随即纷纷点头。原来,杨辰在跟随乐进的途中,早已留心观察,还装作不经意间与士卒们闲聊,从他们口中套出了不少有用的信息。这一番操作,正是他在现代社会中培养出的敏锐观察力和沟通能力。
曹操微微颔首,眼中的怀疑之色少了几分。杨辰趁热打铁,又道:“晚生虽无经天纬地之才,但也略通‘形势学’。如今乱世,粮草为重中之重。明公若信得过晚生,晚生愿为明公出谋划策,解决粮草之忧。”
他的话语中带着真诚与渴望,眼神中闪烁着光芒。
曹操饶有兴趣地看着杨辰,抚须笑道:“哦?那你且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