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6集《直解》
行位的用功,他突然间有一天打坐的时候,在一个禅定的明了寂静的心中,突然间一念的相应慧,这个时候内心的太阳出现了,那么他的相貌“若此”,这个此就是很短暂的时间,突然间,就是一时的、一刹那的时间,这个地方一般来说成就圣道都是在禅定,不可能在散乱的工作中,也不可能在拜佛的时候,都是在禅定的时候。那么他对于所观察的境界,当然加行位所观察都是观察真理,这个时候连能观的智慧也不可得,能观所观唯是一心。这个时候能所双亡,他的内心真实的契入到唯识的真实性,“离二取相故”对于能取、所取的分别全部破坏。

    就是加行位的菩萨还有能、所,有能观的智、所观的真理,带相观心,假借语言文字的相貌慢慢的趋向真理;但是通达位他是能观的心跟所观的真理两个…“智都无所得”,能所双亡,他的心完全跟真理打成一片。当然那个是一个很短暂的一刹那的时间,这个时候阶位叫通达位,通达位只有一刹那,下一刹那就叫修习位,通达位的时间是非常短,要比加行位更短,只有一刹那的时间,所以“若此”,一刹那的时间,

    体会真如,名“通达位”。初照真理,亦名“见道”。

    这个名相大家清楚了,

    谓若时菩萨于所缘境,无分别智都无所得,不取种种戏论相故,尔时乃名实住唯识真胜义性,即证真智真理平等平等,俱离能取所取相故。

    这个地方解释偈颂的前半段,说若时于所缘。智都无所得;这个时候他内心无所得的智慧,不取种种戏论相故。这个戏论就是我们心中的名言,名言为什么叫戏论——但有言说都无实意。我们刚开始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但这个空还是没有出现,没有出现但是已经有随顺于空义。虽然说随顺空义,在一个比较高的标准来说还是戏论,因为你还带相观空,那么突然间你连心中的名相都消失了,所有的戏论都消失,这个时候能观的智跟所观的真理,是平等不二,能所双亡,诸相叵得。你已经是一个圣人,不必再假借文字去了解真理,你的心就是真理。

    过去有一个禅师,参禅很久以后,他去参访法眼文益禅师,当然禅师强调是以心印心,把自己修学的心得,请善知识来印证。见到法眼文益禅师以后,他说我这段时间的修行有一个意境,请老人家您帮我印证一下,说我最近的修行“万里晴空,一轮明月,如何?”我长时间的修行,内心当中,在万里晴空当中月亮出现了,乌云慢慢淡薄了,他心中的妄想淡薄了,妄想虽然有,他心中的法宝一现前妄想就消失了。我这样子的修行,请老人家帮我指证、指证。

    法眼禅师说:“犹是阶下汉!”,你还没有完全相应。这个时候当然真正修行人他很谦卑,马上跪下去顶礼说:“请师接上阶!”请师长再引导我一把,把我推一把。法眼文益禅师说:“月落后再来相见!”就是说万里晴空一轮明月,这个表示你还是在对治。当然对治很重要,但是这个还是过程。你要能够“若时于所缘,智都无所得”任运的;就是那个月亮消失了以后,月落后再来相见。当然相见不是跟法眼文益禅师相见,是跟真理相见。

    我们刚开始在了解真理是带相观空,但是真实的契入真理是离言说相。就是说你从这个地方到达彼岸要坐船,这个船不是彼岸,但是船可以引导你到彼岸,到彼岸的时候,你的船要舍掉。当然刚开始没有船你也不可能到彼岸,这个船本身也不是彼岸,它是一个过渡时期,大家体会体会。

    然“真见道”,是根本智,亲证真如,不变相故,名为“挟带”。若“相见道”,是后得智,变相观空,仍名“变带”。

    说是见道位,见到什么道?见到两个道,第一个叫真见道,第二个叫相见道。真见道是根本智,亲证二空真如理,不变相故,名为挟带。我们刚开始所见的道见到是圆成实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唯识三十颂简介 >唯识三十颂目录 > 第16集《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