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大伯一家
  卸完了白菜,李天明又从车上抱下来一小袋盐。

    “大娘,这个给您留着腌菜用,可千万别炒菜,都是粗盐!”

    每回去盐厂,那边都会多给一点儿。

    对城里人而言,盐和菜同样重要,尤其是粗盐,天快冷了,每家每户都要腌咸菜备着过冬。

    用精盐舍不得,可是粗盐都是供给农村和国营酱菜厂的,他们根本没地方买。

    “你这孩子,行,我就不跟你客气了!”

    娘俩说着话上了楼,邻居们看着,红眼病都要犯了。

    凭啥他们家的亲戚上门都是来打秋风,老李家的亲戚又是送菜,又是送盐的。

    李学军家住二楼,原本是两室一厅的格局,现在客厅又被隔成了两个房间,只留下一个小小的空间用来吃饭。

    “妈,这是学军的侄子,天明!”

    严巧珍的母亲已经七十多岁,瘫痪在床小二十年,一直都是他们夫妻两个照顾。

    此外,李学军还有五男一女六个孩子。

    村里人人都羡慕李学军在国企大厂当干部,住楼房,可实际上呢?

    全家九口人,就挤在这么个不到七十平的房子里。

    不但要养育儿女,照顾老人,还要帮衬着乡下的亲戚。

    靠李学军和严巧珍加在一起不过百多块钱的收入,日子过得还真不算宽裕。

    “好,好!”

    老人年纪大了,脑子反应迟钝,解释了好半晌才弄明白李天明的身份。

    这章没有结束,请!

    “姥姥!”

    李天明随着这边的堂兄弟的称呼。

    “来一趟也没给您带什么,这点心您留着吃。”

    刚才上楼的时候,严巧珍就看见了这个点心盒子,本来想着等李天明走的时候,再让他带回去,没想到让他给拆开了。

    “天明!”

    这么一盒外地来的点心虽然不要票,却值好几块钱呢。

    “大娘,第一次见姥姥,总不能让我空着手吧!”

    严巧珍有些为难,她知道这个侄子过得不容易,妯娌没得早,小叔子又是个拎不清的,靠着李天明养活三个弟弟妹妹,有时候想起来,她都觉得揪心。

    要不是因为自家的孩子也不少,她都想让李学军把小五接到城里来了。

    “就这一回,往后再来可不许了!”

    “听您的!”

    李天明嘴上这么说,心里想的却是,等下次再来,他肯定就不是现在的窘迫模样了。

    正说着话,房门被推开,三大两小,五个半大孩子走了进来,看见李天明都是一愣。

    “愣着干啥,不认识了?”

    严巧珍笑着问道。

    年纪最大的那个少年试探着叫了一声:“天明哥?”

    李天明也笑了:“还行,天和还认得我呢!”

    这几个都是李学军和严巧珍的孩子,李天和排行第二,老三叫李天敬,老四叫李天元,老五是个女孩儿叫李想,老六叫李天新。

    “大娘,天满呢?”

    “上学呢,还有一年就毕业了!”

    李天满是严巧珍的大儿子,和李天明同岁,只小了几个月。

    兄弟两个上次见面,还是两年前,当时城里闹腾得差不多了,学校开始复课,李天满正在上高中,后来倒是听说,又考了中专。

    李学军这几个孩子,日后都挺成器的,只是分散天南海北,平时根本没机会见面,和李天明有联系的也就是老大天满,还有老四天元。

    “看我给你们带了什么?”

    李天明又从布口袋里拿出了一包糖,虽然只是水果糖,但对于孩子来说,那也是不可多得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慎思量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简介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慎思量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目录 > 第二十一章 大伯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