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晏子头也没抬,“是她自己不选的,我选了她又后悔,这不怪我。
”越茹:“不怪你,你就别和她计较了。
”陈晏子:“我没有和她计较,你信不信我选了西屋她也会后悔,她就是愿意跟别人抢,别人选的都是好的。
”越茹没办法了,一个不让,一个在厨房哭,她帮着杨安平把行李拿到西屋去。
对杨安平说:“两个屋没差啥,你住西屋吧,我也住西屋。
”杨安平见没人帮她说话人更委屈了,哭得更大声。
今天是包雪梅做饭:“越茹姐我把她俩的饭先带出来呀?”“带出来吧,你们两个去大队先借一个月的粮食,这个点,大队长在家呢,你们自己看是今天去还是明天去。
”陈晏子:“知道了,谢谢。
”“陈晏子!”外面黄嘉亮在叫她,他的口音一听就听出来。
陈晏子出去了。
“国强哥带我和赵国伟去大队长家借粮食,你去不?”别管他怎么说的,陈晏子翻译过来就是这个意思。
“去。
”赵国伟:“新来的杨安平不去吗?”陈晏子又回去问:“我们去借粮食你去不去?”人家压根不理她。
四个人就走了。
大队长家在知青点后面一排的中间,四间土房,连着两间砖房。
听杨国强说大队长家六个孩子。
大儿子结婚了住在一起,二儿子去当兵了,三儿子给大队开拖拉机,四闺女在县城当工人已经嫁人了,五闺女跟爷奶住两间砖房,还有个小儿子读初中。
六间房子西边还有一个土仓子,东北用仓子来装杂物的。
前面围了一个大院子,东北角垒了一个鸡窝,后院还种着一块地,陈晏子看见有茄子、架秧豆角、还有柿子,别的被挡住了。
“爹,来人了。
”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在院子中间转动水井的摇把,打上一桶水,毫不费劲倒进木桶,再拎着倒进水缸里。
“瞅见了。
”大队长看着有五十多岁了,但这时候农村人显老,实际上应该也就是四十多岁。
几个人各自借了三十斤的粮食。
陈晏子借了一斤白面,一斤大米,十斤苞米面,十斤大碴子,三斤红薯,五斤麦子面。
黄嘉亮想借十五斤大米,十五斤白面。
大队长看他像傻子,杨国强告诉他没有那么多细粮,细粮太少,这还是看他们是新来的知青才借的,都是磨好的。
下次分粮,就要自己磨了,知青能不能挣得够自己吃都不一定呢。
磨山屯大队条件好一点,社员能吃个八九分饱,其他地方都比不上磨山屯呢。
至于知青能不能吃饱就要看自己干多干少了。
回去的时候包雪梅已经做好了饭,一人分了两个窝窝头,盛一碗土豆蛋花汤。
陈晏子看不出有蛋花。
厨房里长木板桌上把菜板子搬下去,收拾收拾就是吃饭的桌子,每个人坐着一个小木凳。
陈晏子回去后,女知青还少一个人,其他人都没当回事,显然她们都清楚。
作为初来乍到的陈晏子也没有问。
杨安平和陈晏子没有凳子坐。
陈晏子问:“这两个窝窝头的粮食我应该还多少,还有咱们平时吃饭,粮食是怎么计算的?”越茹说她们新来的,第一顿不用还。
要是陈晏子和杨安平和他们一起搭伙吃饭以后就要拿一样的粮食,这样好计算。
越茹:“你借的是粗粮吧,我们平时都吃粗粮,你要是借了细粮,没法一起吃,多了少了不好整,逢年过节吃一顿细粮,咱们一起借。
”她看陈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