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李显房州种土豆
房州的冬天来得早,寒风卷着雪沫子往破院里灌。
李显裹着件打补丁的棉袄,蹲在屋檐下看韦后翻地。
土冻得硬邦邦的,韦后拿锄头砸得”咚咚”响,额头上却渗着汗。
”这破地,种啥都长不好。”她直起腰骂,手里的锄头差点掉在地上。
李显没接话,从怀里掏出个布包。
里面裹着十来个圆滚滚的土豆,是去年从长安带出来的。
当时只觉得这玩意儿能填肚子,没想到如今倒成了救命粮。
”种这个吧。”他把土豆递过去,”之前在长安听人说,这叫土豆,耐旱,产量高。”
韦后接过土豆翻来覆去看,皱着眉:“这圆疙瘩能当饭吃?别到时候白费劲。”
嘴上这么说,还是按李显说的,把土豆切成块,每块留个芽眼,埋进翻松的土里。
”要是长不出来,咱这冬天就只能喝稀粥了。”
日子一天天过,韦后每天都去院角看。
直到开春,土里终于冒出嫩绿色的芽,她才松了口气,跑去拉李显:“长出来了!那疙瘩真长芽了!”
李显跟着过去看,蹲在地上笑——这芽儿看着精神,比种的麦子有盼头。
往后韦后更上心了,每天浇水、堆土,土豆秧长得比人还高。
到了夏末,挖出来一看,一窝竟有二十多个土豆,个个圆滚滚的。
韦后抱着土豆哭:“够吃了!这下冬天不用饿肚子了!”
李显拿着个土豆在手里掂,心里却不是滋味。
他想起在长安时,武后一顿饭要摆上百道菜,剩下的全扔了;如今在房州,几个土豆竟能让他觉得踏实。
”要是早知道这土豆好,当初在长安就该多带些。”他轻声说,眼里闪过丝悔意——要是当初没想着任韦后外戚为相,也不会被废黜到这穷地方。
韦后把土豆蒸上,满屋都是香味。
两人就着咸菜吃土豆,李显咬了口,觉得比宫里的山珍海味还香。
”这土豆是安西李恪那边传过来的吧?”韦后突然问,”之前听宫里人说,安西那边土豆长得好,百姓都不愁吃。”
李显点头,心里更沉了。
他早听说李恪在安西搞了不少新鲜玩意儿,水泥铺路、水车浇地,连粮价都没涨过。
对比自己的处境,再想想武后封禅、造天梯的折腾,他突然觉得,李恪比自己更像个能治国的人。
夜里,李显翻来覆去睡不着。
他想起旧日的亲信王将军,如今在房州当差,为人可靠。
第二天一早,他偷偷把王将军叫到院里,塞给他一封密信:“你把这信送到安西,交给李恪。记住,千万别让人知道。”
王将军接过信,捏在手里问:“殿下,这里面写的是?”
李显摇头:“你别问,送到就行。告诉李恪,就说房州有个故人,盼着他能给条活路。”
他没敢写得太明——怕被武后的人搜出来,连王将军都得遭殃。
王将军揣着信,乔装成商人,赶着辆破车往安西去。
李显站在院门口看着车影消失,心里又盼又怕——盼着李恪能帮他,又怕这事被武后察觉,招来杀身之祸。
消息传到安西时,李恪正和杜明月看新收的土豆。
今年安西的土豆收成好,堆得像小山,打算往河西运些救济灾民。
秦红梅拿着密信进来:“殿下,房州来的信,说是李显托人送的。”
李恪拆开信,上面只写了”土豆已收,盼君念旧”八个字,没敢多写。
他捏着信纸笑:“这李显,倒也聪明,知道用土豆当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