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
飞机起飞。
我看着窗外越来越小的城市,心里没有一丝波澜。
逃亡,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战争。
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一条加密信息,来自夜莺。
‘奥丁之眼’已追踪到瑞士银行,但被拒绝。沈映雪已下令,冻结你名下所有核心资产。预计需要六个小时。
六个小时。
这是我反击的时间。
靠在座椅上,我闭上了眼睛。
脑海里,浮现出沈氏集团庞大的商业版图。
而我,需要找到那个最致命的、可以一击致命的落子点。
有了。
沈氏集团,欧洲分公司,一个名为绿河谷的环保项目。
这个项目,是沈氏用来在欧洲市场树立良好形象的门面。
也是沈映雪亲自负责的杰作。
更是……一个用无数谎言和虚假数据堆砌起来的,华丽的泡沫。
而我手里,有那根最尖锐的,可以戳破它的针。
我拿出笔记本电脑,连接上卫星网络。
找到一个文件夹,输入了三重密码。
里面是两份文件。
一份,是绿河谷项目真实的、充满了污染和环境破坏的原始数据。
另一份,是经过我亲手优化,完美得像艺术品的公开数据。
我将这两份文件,匿名发送给了两个地方。
一个,是欧洲最激进的环保组织。
另一个,是《华尔街日报》,一名以调查深度报道而闻名的王牌记者。
做完这一切,关上电脑。
空姐走过来,礼貌地问我需要什么。
一杯香槟,我说,庆祝一下。
【3】
飞机降落在香港。
走出机场,湿热的空气扑面而来。
没有急着去酒店。
我走进了一家路边的网吧。
里面烟雾缭绕,键盘敲击声不绝于耳。
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
登录了一个匿名的邮箱。
收件箱里,有几十封未读邮件。
点开了最新的一封。
来自夜莺。
目标已上钩。‘绿河保护组织’已在沈氏欧洲总部楼下组织抗议,规模正在扩大。《华尔街日报》记者已联系该组织,正在进行深度采访。
邮件下面,附着几张现场照片。
抗议的人群,愤怒的标语,以及沈氏员工惊慌的脸。
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我没有直接把证据扔给媒体。
而是将环保数据造假的原始数据,匿名发送给了绿河保护组织。
同时,我将一份伪造的内部吹哨人求助信,抄送给了《华尔街日报》的那名王牌记者。
信里,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因良心不安而寻求曝光的沈氏底层员工。
一个NGO的实证。
一个内部吹哨人的故事。
两条线索,互为印证。
我关掉邮箱。
打开了港股的交易软件。
沈氏集团的股价,在开盘后瞬间跳水。
十五分钟内,暴跌15%。
屏幕上那条断崖式的绿线,像一道优美的疤痕。
这还只是开始。
股价暴跌,只是第一波冲击。
更致命的,是连锁反应。
果然,不到半小时,夜莺发来了新的情报。
欧洲主权基金宣布,暂停对沈氏集团百亿欧元绿色债券的投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