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边应着他们的热乎劲儿,一边拉开江澈斜对面的椅子坐下,心脏跟揣了只兔子似的乱蹦。他好像终于被我们吵吵声惊动,抬起了头。
目光撞一块儿了。
那双眼,还是沉沉的,像深不见底的寒潭。但不知道是不是阳光晃的,我好像瞥见一丝飞快掠过的、抓不住的情绪,快得让我以为是眼花了。他没吱声,就对我特轻微地点了下头,算打过招呼,接着又低头扎进文箱里,好像那玩意儿才是他的全世界。
会开起来了。大家聊得挺嗨,张明和陈璐对咋把科技元素揉进我的文创项目出了不少主意。我一边记,一边努力集中精神。可江澈那存在感太强了。他往那儿一坐,跟块大磁铁似的,悄无声儿地吸着我注意力。他全程基本没主动发言,就张明提到某个技术卡壳的时候,他才偶尔抬头,用他那特有的、没啥起伏的调调,简洁精准地蹦几个关键参数或者算法方向,往往一针见血,立马点醒梦中人。
……所以说,要在手机端搞流畅的老照片AR叠加和故事触发,张明皱着眉,实时渲染和定位精度是大麻烦,尤其一堆人同时在线的时候……
江澈的目光从文献上挪开,扫了眼投影幕布上张明画的草图,薄唇动了动:调SLAM算法权重,加视觉惯性里程计辅助定位。关键场景云端先渲染。
声音不高,却像往水里扔了块石头,瞬间让张明开了窍。
对啊!VIO辅助!我咋没想到!江神牛逼!张明兴奋得一拍大腿。
陈璐也连连点头,看江澈的眼神满是崇拜。
我默默在笔记本上记下SLAM、VIO、云端预渲染这些天书词儿,心思却有点飘。他这专业素养没得说,强得像座沉默的山。可这样的主儿,为啥会出现在我这明显偏文艺的项目小组组委会硬塞的还是…他自个儿想来的
这念头像颗小石子儿扔进心湖,荡起一圈圈涟漪。我忍不住又偷瞄他。他正好微微侧过脸,像是在听陈璐讲空间叙事设计的想法。下午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高挺的鼻梁上划了道明暗线,长长的睫毛在下眼睑投了道淡淡的影子。专注,又安静。
就在我偷看的节骨眼上,他眼神毫无预兆地扫了过来!
跟触电似的,我猛地低下头,假装在笔记本上狂写乱画,脸颊烫得能烙饼。笔尖在纸上瞎划拉圈儿,心跳声在安静的会议室里贼响,震得我耳朵嗡嗡的。完了完了,被抓包了!他不会觉得我有病吧
会议后半段,我怂得跟鹌鹑似的,头埋得低低的,再不敢往窗边瞟一眼。直到散伙,大家收拾东西要走,我才松了口气。
苏念,张明一边往包里塞电脑一边说,你收集那些老故事文本,我觉得可以搞点情感分析,挖挖共性关键词,这样设计互动点更有谱。你有电子档的吧方便的话甩我一份
啊哦!行行行!我赶紧应着,手忙脚乱翻U盘,我整理好了,这就发你邮箱。
就在这时,一个没啥情绪的声音在我斜前方响起,不高,却贼清楚:
服务器路径。
我懵圈抬头。
江澈已经收拾好东西,单肩挎着个黑电脑包,站在桌边,眼神落我身上,又好像穿过去落别地儿。表情还是那副死样子。
啥我下意识问,脑子还没转过来。
他微不可察地皱了下眉,好像嫌我笨,又蹦了俩字儿,清楚得像冰碴子碰:你的资料。公共服务器,‘人文项目’分区,‘城市记忆’文件夹。
说完,他压根没等我回话,转身就走出了会议室,留给我一个又冷又挺的背影。
我僵在原地,感觉空气都冻住了。他…他咋知道我存资料的服务器路径还知道得这么门儿清连文件夹名都一清二楚
一股寒意混着说不清的悸动,嗖地从脚底板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