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想开口,老王头却咧着嘴晃了晃三尾还在拼命甩尾的活鲫鱼:辉哥,瞧见没在这片地上混,认的是脑壳碰脑壳的交情,不是那纸头上一横一竖的白纸黑字!
他开始学着用印着红双喜的搪瓷缸装滚烫刺喉的早酒,在苍蝇乱舞的小馆子里听粮油店老张他们诉苦水、骂娘。有一次他拐弯抹角托人解决了老张女儿转学的难题。第二天,老张就领着三个他跑了两个月都没敲开门的批发商闯进了他的临时办公室。合同签下的那刻,老张媳妇刚端进来的那碗排骨藕汤,还在搪瓷盆里咕嘟咕嘟冒着氤氲的热气与深巷的温柔。
江畔初见
遇见江薇,是在一个形式大于内容的招商会冷餐台旁。她穿着一件似有流光转动的月白色真丝衬衫,耳垂上两粒小小的米白色珍珠,在吊灯下含蓄地笼着一层温润的光晕。李经理,她说话时细密的睫毛像风中的蝶翅,尝过我们这儿的公安牛肉火锅没城东有家老铺子,用的是头生健牛的肋条,锅底要用老卤熬足七个时辰,骨头渣子都化成了浓汤的魂儿。
他们沿着晚风带水腥的江堤走了三里多路。她指点着波光暗沉的江面、渡口边拴着的趸船:小时候阿爸跑船,老说这荆江的水性子怪——能把百吨重的铁船托起来稳稳当当的走,舀一碗回家,搁灶上慢慢熬,照样能把稀饭煮得又糯又粘。夜风卷着白色的、轻盈的芦花絮扑面而来,他深深吸了口气,惊觉这黏糊糊的空气里,竟藏着比带着盐粒的海风更熨帖、更沉实的温柔。
第三章
扎根:在稻花香里
兄弟情义
小陈母亲住院那周,办公室里几条汉子排了班轮着守夜。有天凌晨三点,他拎着馄饨去替班,撞见小陈缩在楼梯间拐角,肩膀无声地、压抑地耸动,烟头在黑暗中明灭。第二天,办公室里像约好了似的。老王头把折角发粘的存折啪地拍在他面前那张坑洼不平的木头桌上:辉哥,兄弟们的家底,都在这儿了,甭嫌少。治病要紧!
后来便常在江边喧闹的大排档聚会。油腻腻的矮桌上,吸空了辣油的螺蛳壳堆成小山。脚下踩着的空啤酒瓶叮当乱响,像蹩脚乐队的前奏。小陈酒劲上来就扯开嗓子吼家乡的梆鼓戏,调子野得没边儿,高低起伏地在浑浊的夜空中挣扎着、盘旋着、向星星撞去。
情愫暗生
江薇教他用搪瓷缸小火煨藕汤,说火候的讲究:得像守候心尖上的人,得用文火、有耐心,急一急就坏了味道,成了一锅清汤寡水的渣滓。有一次毫无征兆的暴雨兜头浇下,她浑身湿透像从水里捞出来般冲进他办公室,怀里紧抱着用塑料袋裹了足足三层、滴水未进的客户档案。他抓起条粗粝的毛巾给她擦头,指尖不经意触到她小巧的耳垂,滚烫的热意瞬间烫了他的手。
最惊险那回,为了抢收差点被暴雨淋湿的合同,他们俩被困在空旷阴冷的仓库里三天两夜。江薇烧得面颊绯红,眼皮沉重,还挣扎着帮他核对密密麻麻的数据。他半夜惊醒,昏黄的应急灯光下,发现她裹着自己的旧外套蜷缩在高高的纸箱堆上睡着了。清冷的月光无声地淌过她疲惫的轮廓,为她镀上了一层朦胧而坚韧的银边。
第四章
荆门:我们的城
万家灯火
签下第一笔货真价实的百万大单那晚,憋屈了太久的男人们像孩子一样在简陋的办公室里乱跳起即兴的舞。老王头把旧算盘珠子扒拉得山响当鼓点,小陈把计算器按得键盘噼啪乱蹦。江薇静静地斜倚在吱呀作响的门框上,含笑望着这群忘形的男人,眼波流转,亮过江对岸刚刚次第点亮、五彩斑斓的霓虹灯。
如今站在新置办的小小阳台上,眺望暮色中江对岸由星星点点汇成璀璨星河的灯火,江薇总会把那壶在搪瓷缸里温得恰到好处的黄酒塞进他手里。她的指尖温暖,指向远处灯火通明的工地: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