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服务器的日志是永久的。
雪崩的时候,每一片曾为他欢呼的雪花,都成了砸向他的冰雹。
我的知乎账号,粉丝数以一种近乎失控的速度暴涨。
私信箱里,挤满了各种道歉、感谢,以及来自各大平台、出版社的合作邀约。
我没有回复任何人,关掉手机,去了一趟医院。
苏晓晓的母亲手术很成功,已经转到了普通病房。
她的父亲,一个沉默寡言的男人,将那个引发了滔天巨浪的钱包递到我面前。
他说里面的钱,一分没动。
我接过钱包,触手是廉价的皮革质感,却感觉重如千斤。
我打开它,除了几张零钱和卡片,一切如常。
直到我的指尖,在夹层的接缝处,摸到一个微小的、不规则的凸起。
我撕开内衬,一个黑色的、米粒大小的U盘,静静地躺在那里。
我把U盘交给了苏晓晓,这个在计算机领域颇有天赋的女孩。
她只用了半个小时,就破解了层层加密。
当文件夹展开的那一刻,我们都倒吸一口凉气。
里面没有照片,没有视频,只有一张张密密麻麻的表格。
那是王浩天整个诈骗网络的核心成员名单、详细的账本,以及一条条清晰得令人发指的洗钱路径。
原来他丢的不是钱,是命。
那个穷苦的父亲,在无意中,拿走了黑社会的投名状。
这大概就是慧远大师说的,一饮一啄,皆有定数。
我将U盘里的所有资料打包,用一个匿名的邮箱,发给了警方。
一周后,新闻报道,一个盘踞多年的特大金融犯罪团伙,被一网打尽。
我收到了第一笔来自出版社的预付稿费,数额可观。
我用这笔钱,匿名成立了一个小额互助基金。
它不求回报,只帮助那些像苏晓晓家一样,突然遭遇变故,急需用钱的普通家庭。
那天晚上,我收到了苏晓晓发来的一条信息。
她说她已经提交了申请,要辅修法律。
她说,以后要用技术和法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我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突然明白了什么。
我曾经想逃离人群,治愈自己。
但最后发现,真正的治愈,是重新走进人群,用曾刺伤自己的刀,去为别人披荆斩棘。
风波平息,我又回到了海边。
腥咸的海风,粗粝的渔网,生活仿佛被冲刷回了最初的模样。
慧远大师提着一壶茶,又一次出现在我的小院里。
他为我斟满一杯,热气氤氲。
现在,心静了吗
我看着杯中沉浮的茶叶,笑了。
以前,我以为静是远离风暴。
现在我才明白,真正的静,是身在风暴中心,而内心,不起一丝波澜。
我端起茶杯,一饮而尽。
以前,我想当个避风港。
现在,我更想当一座灯塔。
桌上的手机突兀地响了起来,打破了这份宁静。
来电显示是一个久违的名字,省厅的张局,我的前领导。
他没有多余的寒暄,更没有劝我归队。
林墨,我们有个新想法。
电话那头,他的声音沉稳有力。
他提议成立一个特殊的编外顾问小组,由我远程主导。
专门处理那些利用新型网络技术犯罪的疑难案件。
不坐班,不考核,不定级,只看结果。
他说:你不是想当渔夫吗挺好。
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