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今晚这堤,没垮,全靠大家了。”</p>
那一刻,高远心中油然升起一种说不出的踏实感。</p>
回到乡里已是早上七点。其他巡堤人员都散了,只有高远坐在办公室,用颤抖的手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撰写防汛报告。他没用官话,也没堆砌套词,只把雨势变化、群众响应、各村配合、堤坝观察等情况一一列出,又特别记下那位摔倒的老人和自发巡堤的几个村民姓名。</p>
标题写的是:《雨夜有光——东升乡张家坝防汛简报》。</p>
报告发出去的当天下午,雷书记在全乡干部会上朗读了部分内容。他读到那句“老林支书带头扛沙袋,村民吴大成三次跌倒仍坚持巡堤”,声音忽然停顿了一下。</p>
然后他说:“这报告,不是空话,把现场的真实情况写出来了。小高做得好。”</p>
那天之后,村里开始有了新的说法——</p>
“那个小高,是真想干事的。”</p>
“雨夜跳下去拉人的就是他。”</p>
“这个娃,靠得住。”</p>
有孩子在村口喊:“小高叔叔!”也有老汉骑摩托经过乡政府时大喊:“昨晚多亏你们了!”</p>
高远不太习惯这些,但每一次听见,心里都沉甸甸地,像背上扛了一袋沙子,但那是温暖的,是能站得稳的重量。</p>
夜里,他又写下驻村日记。</p>
“东升的夜晚是雨的夜,是光的夜,是人的夜。今夜我睡得踏实,因为我知道,这片土地也在记住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