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姜家里也没有,只能先放一放。</p>
“清鸢丫头,你醒了吗?” 院门外传来王阿婆的声音,带着一丝担忧。</p>
苏清鸢连忙起身去开门。王阿婆拄着拐杖站在门口,手里还端着一碗粥,粥里卧着一个鸡蛋。“阿婆听说你守了一夜,肯定没吃东西,给你端了碗粥来。”</p>
“谢谢您,阿婆。” 苏清鸢接过粥,心里一阵温暖。在这个艰难的时候,王阿婆的关心就像一缕阳光,驱散了她心里的一些阴霾。</p>
“你爹的事…… 唉,你要节哀啊。” 王阿婆叹了口气,眼神里满是同情,“村里的人都知道你爹是个好人,现在他走了,你一个小姑娘家,还要担起这么重的担子,真是不容易。”</p>
“阿婆,我没事。” 苏清鸢强挤出一丝笑容,“我会治好大家的,不辜负我爹的期望。”</p>
“好,好,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王阿婆点了点头,“对了,我家孙子今天早上又有些发热,你要是忙完了,能不能去看看?”</p>
“当然可以,阿婆。我这药马上就熬好了,等我把药分好,就去您家。” 苏清鸢连忙说道。</p>
王阿婆又叮嘱了她几句,才慢慢离开。苏清鸢把粥放在桌上,继续守在灶台边。她看着药罐里冒着的热气,心里既期待又紧张 —— 这是她第一次独自按照《青囊医经》配药,不知道效果会怎么样。</p>
半个时辰后,药熬好了。苏清鸢把药罐从灶上拿下来,放在一旁晾凉。她找来了十几个粗瓷碗,把药汁均匀地分到碗里。药汁呈深褐色,散发着浓郁的草药味,闻起来就很苦。</p>
“先试试药效再说。” 苏清鸢心里想着,端起一碗药汁,走到院子里的鸡窝边。鸡窝里有一只老母鸡,前几天也染上了病,精神萎靡,不吃不喝。苏清鸢把药汁倒在鸡食盆里,看着老母鸡慢慢走过来,啄了几口药汁。</p>
她蹲在鸡窝边,目不转睛地看着老母鸡。过了大约一个时辰,老母鸡的精神明显好了很多,开始在院子里踱步,还啄了几口地上的谷子。苏清鸢心里一阵高兴,这说明药方是有效的!</p>
她连忙端起一碗药汁,朝着王阿婆家里走去。王阿婆的孙子叫小石头,今年才六岁,已经病了好几天了。苏清鸢走进屋时,小石头正躺在床上,脸色通红,呼吸有些急促。王阿婆坐在床边,不停地用湿毛巾给小石头擦脸,脸上满是焦急。</p>
“清鸢丫头,你可来了。” 王阿婆连忙站起来,“你快看看小石头,他刚才又说头晕。”</p>
苏清鸢走到床边,伸手摸了摸小石头的额头,还是很烫。她又拿起小石头的手,给他把了把脉。脉象浮数,是典型的热症。她把药汁递给王阿婆:“阿婆,您喂小石头把这碗药喝了,这是我按医经配的药,应该能退烧。”</p>
王阿婆接过药汁,小心翼翼地喂给小石头。小石头皱着眉头,尝了一口药汁,就不肯再喝了,嘴里喊着 “苦,我不喝”。</p>
“好孩子,喝了药病就好了,就能跟小伙伴一起玩了。” 苏清鸢耐心地哄着,还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糖 —— 那是父亲之前给她买的,她一直没舍得吃。“你把药喝了,姐姐就把糖给你。”</p>
小石头看着糖,咽了咽口水,终于点了点头。王阿婆趁机把药汁喂进他嘴里,苏清鸢则把糖递给了他。</p>
喂完药,苏清鸢又给小石头施了针。她取出银针刺,在火上烤了烤,然后精准地刺入小石头的 “合谷穴” 和 “曲池穴”—— 这两个穴位有清热解表的功效,父亲以前经常用它们给发热的病人施针。</p>
施完针后,苏清鸢又叮嘱王阿婆:“阿婆,您每隔一个时辰